【摘要】:本论文中分章节详细全面的阐释了《庄》文中的各种丑怪现象,力图全面采集《庄》文中的“丑”意象,探讨每一具体丑怪意象的哲学内涵和美学意义,区分不同丑的形象或要素之间所包含的思想意义的差别,进而使庄子思想得以全面的展现。这弥补了以往对于《庄》文中丑意象研究中意象零散、疏于全面的缺陷。另一方面,在分别书写和深入挖掘“丑”意象的思想内涵的同时,本人试图寻找各种丑怪意象共通的思想内涵,并讨论何以一部古今无两的哲学美学著作——《庄子》会以如此之多的“丑”来言说思想,进而探讨“丑”作为为庄子代言的整体意象,其所包含的哲学内涵和美学意蕴与庄子思想的联系所在。 具体说来,第二章阐明庄子所论之“丑”的存有论基础,即剖析庄子言“丑”的思想根源所在。庄子言“丑”的哲学基础在于其思想体系当中“不遣是非”的齐物思想和“无为素朴”的自然观念。天地自然的无所不包、海纳百川,使得《庄子》中不仅含有“美”的形象,亦不乏“丑”的样态;“道”的“无为”、“素朴”的本性,使《庄子》中的丑怪形象以纯粹、本色的自然面目出现,在无为无作中自然朗显生命的光辉。第三章是对于散木这一丑意象所代表的哲学内涵进行阐释和解读。本章中重点论述的是散木“无用之用”这一深刻蕴意对于传统价值体系和主流观念的反拨和否定。庄子籍着散木“无用之大用”的深刻蕴意对传统实用主义功利观提出质疑和抵抗。而抵抗的实质在于对于世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反拨。而这一反拨形成的根本源自庄子采用了“主体虚位”的视角,重新拟定了人-物关系。第四章是对于畸人这一丑意象所代表的哲学内涵进行阐释和解读。正如散木无用之用的思想相异于传统价值体系中以“有用”与否作为衡量物的标准,以及“以我观物”的观念一样,畸人所承载的思想也是对于传统价值体系的颠覆。首先,传统和主流的观念往往以“形全为美”,而庄子则提出“支离其形”的命题,表达出“形残”方可“德全”的书写意图,体现出其与众不同的通于自然的形躯观念。其次,以尊礼循乐为主要内容,以礼乐传统为教化工具的世俗价值体系下的德性观念,在庄子看来是对人之性命之情的约束和捆缚,故此,应当支离之以回归自然之“玄德”。玄德是自然的殊异呈现,也是庄子与众不同的德性观念。最后在结语部分指出,庄子以“丑”的意象或要素来言说思想是有着深刻的用心的。首先,《庄子》中一个个具体的丑的意象所承载的思想内涵的共通性在于对于传统价值体系与主流思想的消解和解构。这种消解和解构并非是排他性的纯粹否定,而是提出一种异于主流的思维形式,是以一种以异他性的姿态出现的新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庄子的这种思维方式与西方“苏格拉底式机智”的思考和辩论方式比较相似,即总是从常识和习俗的反面入手探索被人们的习惯和成见所忽略或遮蔽了的真理,从而唤起人们的思考和批判能力。其次,“丑”如果从一个个具体意象中剥离出来,就会作为一个抽象的宏大的自足体系而存在于“美”的反面,它不会像“美”那样给予人信心、陶醉、温暖、满足、进取,相反而是灰心、惊悚、凄凉、幻灭、沉沦。庄子能够运用“丑”对于基于“美”之下所建立的秩序给予一种质疑,甚至是否定,这体现了庄子非凡的勇气与智慧。正是因为庄子看到了世界中存在的美与善的对抗力量的强大,看穿了那种虚幻的粉饰太平的唯美主义为世界的不合理性所罩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于是以“荒诞”与“异化”的方式来印证与反拨世界的“荒诞”与“异化”。而庄子之所以能够突破既有的文化观念和社会习惯,对于宇宙人生进行更为深广的反思,即返回自然宇宙发生的地方,返回道的境遇,提出异于一般社会、一般人为文化的思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庄子的思维方式的异于常在。庄子这一异于常在的思维方式的第一个特点是负值思考。第二个特点在于多元化思维。庄子这种思维方式的可贵之处在于提醒我们解放思想。即冲出固有思维的限制,打破思想的牢笼,突破思维的禁区。唯有如此,人类思想方可不断进入到新的领域,迈上新的台阶,才能被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综上可以见出,本论文是以“丑”为核心线索将《庄子》中一个个具体的丑的意象和要素贯穿起来的,在具体阐明这些不同丑物所代表的不同思想内涵的基础之上,探寻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共性。即尽管《庄》文中丑态百出,尽管不同的丑形怪物帮助庄子言说了不同的思想意旨,但这不同思想脉络之中尚且包蕴着共同的思想要义,而这一共同的思想要义才是本论文隐含于“丑”这一表面线索之下的真正思想线索。最后试图探讨“丑”这一美学范畴所具有的哲学内涵和美学意蕴与庄子具体的丑意象的书写有何种神秘的因缘。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2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伏爱华;;徐复观对庄子美学思想的再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郭超;;大陆近三十年来庄子美学研究综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丘新巧;;庄子的美学精神与现象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张文彩;;论卡西尔的“净化”观与庄子美学的汇通[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7期
6 孙雪霞;;《庄子》比较研究三十年之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高利民;庄子无用之用的另一种解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吴光正;用《庄子》自身的方式解读《庄子》——叶舒宪《庄子的文化解析》的切入点[J];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9 郭绍明;王文青;;闪烁思辨灵光的美学思想——庄子美学思想中的几个辩证因素[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10 贾涛;庄子美学思想及其艺术价值取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德三;《庄子》外杂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孙红;《庄子》阐释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胡晓薇;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D];复旦大学;2003年
6 孙雪霞;文学庄子探微[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沈振奇;《孟子》与《庄子》文学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延仓;道体的失落与重建[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高深;《庄子》与《圣经》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
2774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74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