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0-07-29 22:47
【摘要】:“意识形态”作为人类思想史的一个方面,总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既在意识形态自身的结构变化中得到充分体现,也在社会发展中得到实践的印证,更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思想逻辑。以“批判”为基本立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探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本篇论文的主线。 从理论层面而言,论文首先详细论证了马克思语境中的“意识形态”概念与“虚假意识”、“观念的上层建筑”以及“拜物教”等的关系,并将“意识形态”界定为:与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竖立其上的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相适应的,反映特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与要求的,以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观念体系。同时,论文以“批判”为显性逻辑,沿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梳理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形成脉络,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语境中的意识形态概念内涵,并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意识形态“准”批判时期、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意识形态批判形成时期以及从《资本论》手稿群到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意识形态批判深化时期。 从实践层面而言,论文借由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历程的梳理,总结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批判指向、批判方法和批判立场上的三大转向,即:在批判指向上表现为从批判意识形态转向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批判方法上表现为从人本学唯物主义转向实践辩证法,在批判立场上表现为从意识形态批判转向意识形态革命。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三大转向对我国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性与建构性、主导性与多样性以及理论性与实践性等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0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丽兰;;“首届马克思学论坛暨《马克思学新奠基》出版座谈会”综述[J];哲学研究;2007年06期

2 黄楠森;;开创中国马克思学的创新之作——读《马克思学新奠基》[J];哲学动态;2008年03期

3 张亮;;特瑞尔·卡弗教授访谈录[J];江海学刊;2006年01期

4 马俊峰;;透视两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质[J];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5 张亮;;西方“马克思学”的兴起、演化与终结[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夏之放;“巴黎手稿”的当代意义[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周嘉昕;;激荡的50年:西方“马克思学”探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夏娟;;方法论幻象:西方“马克思学”模式的内在意识形态陷阱[J];浙江学刊;2006年06期

9 何丽野;;从理论与实践互动的语境反思马克思哲学[J];哲学动态;2009年10期

10 克里斯托弗·阿瑟;臧峰宇;;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与马克思学的神话[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刚;;穿越西方马克思学神话走向中国特色马克思学——基于对马克思的解读模式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2 聂锦芳;;近年来国内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回顾与省思[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3 张达;;反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4 顾晓英;;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6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7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梁柱;;毛泽东文化观的若干问题研究[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9 田锡文;孙力;;用实践校正信念,让历史昭示未来——世界社会主义价值和意义的反思[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10 张传鹤;;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民主社会主义者?——与谢韬先生商榷[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安启念;“马克思学”在中国:从冷落到热捧[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记者陈静;“国外马克思学译丛”首发式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东;七大疑问拷问中国“马克思学”[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齐林泉;首届马克思学论坛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郭丽兰;创建中国的马克思学[N];人民日报;2007年

6 肖国忠;应创建“中国马克思学”[N];光明日报;2007年

7 鲁克俭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马克思学研究与“以人为本”的提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教授 王东;我为什么提出创建“中国马克思学”[N];北京日报;2007年

9 ;纵论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空间[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刘铮;马、恩之异同[N];东方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欧健;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8 孙建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史研究(1899-1940)[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宏伟;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苏星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杨芳;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梁永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有制思想探析[D];河南大学;2012年

3 李蕾;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海南大学;2011年

4 肖亮;河上肇的社会主义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寅寅;“最伟大的社会乌托邦主义者”[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葛惠云;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地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李双套;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以及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炜;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9 郭栋;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10 曹俊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D];西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74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74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2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