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
发布时间:2020-07-30 20:05
【摘要】: 论文针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后关于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的议 论,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人民性等本质特征,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颠扑不破,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意在使更多的人包 括作者本人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更进一步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 仰变成科学的信念,更加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以科学世界观为基础, 这是它能够与时俱进的活的灵魂。重点在于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革命的辩证法,辩证思维的理性精神;科学 的认识论,勇于批判和自我批判的进取精神。说明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的一把钥匙。正因为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科学的世界观,它才能 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批判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揭示普遍的规律, 指出正确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才能与发展变化的现实社会保持密切的联 系,伴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历史前进的脚步而不断前进。 第二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这是它能够与时俱进 的生命根基。重点说明了这一立意的依据所在。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基础是唯物主义,但只有实践的唯物主义,才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 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矛盾激化的产物,但归根到底是社会实践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追求一种美好的社会制度,但美好的社会制度只有在实践中 才能实现。进而展示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一些深层次特征。从新的层面来 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总是能通过实践来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和 黑龙江大学博土学位论文 一 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 和认识的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地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都随着时代的 进步而迈出了新的步伐。引入了实践且将其置于第一的地位,马克思主 义获得了不断前进的生命根基,有了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 霓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海纳百)11和永无止境的开放性,这是它能够 与时俱进的丰富营养。重点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宽广的文化视野,继承和 发展了人类创造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虚怀若谷的胸怀,对于不同学说、 学派择善而纳的科学态度;开放的体系建构,每一次前进都留下了富有 生机的新生长点。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发展的, 不是停滞的;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无限的发展空间。这样,如同所有的 开放体系都有新生的机遇一样,马克思主义也必然能从开放性中获取丰@ 富的营养,结出新的与时代要求相符合的丰硕成果。 勇四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它 能够与时俱进的强大内驱力量。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本身就是无 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根本的要求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人民根本利益 实现的渠道;历史雄辩证明,马克思主义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 运,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点说明了考察一个学说能否与时俱进, 首先耍看这一学说与当代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关系,得人心者得天下,合 民意者顺潮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棵青春活力,关键在于它一贯盅 实地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无产阶级做为人类历史上最后 一个被剥削阶级,最富有先进性,“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 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262 -11- 中文摘耍 一 页)。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无产阶 各 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 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同上,第285页人永远与广大 人民群众在一起,马克思主义能永远站在时代的最前列,站在正义与真 理的最前沿。 具体探讨了以上四个问题之后,论文自然得出结论:(一)与时俱进 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它的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人民性本质 上要求理论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二)由于马克 思主义的可贵品格,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状态,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恰恰是前苏东社会 _主义国家领导人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结果。(三)坚持马克思主 币——————~—”””””“”’-’——’”’””””一’————”—”—一’-”——”——”””“—”—一 义,绝不仅是记住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现成结论,用以裁剪现实,或者把 现实生活简单地贴上马克思主义的标签,而是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展,正面临着新的重大契机,时代主题的 切换,世界正处于大转?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B0-0
本文编号:2776014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B0-0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石;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发展[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李东旭;政治哲学视域的社会资本作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76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76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