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道德经》释义三商

发布时间:2020-07-31 08:51
【摘要】: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自古及今,学术界对老子的注释研究已经极其全面和深入。但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对老子哲学思想的探讨并未形成定论。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在思想史研究领域中,学者常常脱离现实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而多着力于概念和范畴之间的讨论。所以,其中一些重要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本文在引言部分对《道德经》的现存版本做了初步汇总,然后针对已有的研究和诠释理念简单分析存在的问题:1.信古过度;2.注释刻上时代烙印;3.企图复原历史。正因如此,以往对《道德经》注释某些方面的研究,一开始就注定了要与老子本人及其时代相疏远。因而,本文就《道德经》注释中歧义比较大的问题——“道”论、“德”论以及“智”和“愚”的释义进行比较综合,分别解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以求做出一个相对全面、完整的论述。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比权威版本对老子“道”的注释,然后对“道”作出解释。第二部分在对比权威版本的注释后,对老子“德”作出解释,即境界最高的德是施舍而不求人之感恩戴德,那才是真正的有德。真正的德在施予时没什么目的,虚伪的德,施予他人就是存目的的。分析后,本文得出《道德经》对二者注释产生歧义的几点原因:1.文字训诂的局限,现存版本都是传抄本,所以有较多文字讹误。但是帛书学者存在偏见,过分注重考古,认为出土文物比传世文字更准确;2.《道德经》释义不同不仅是文字问题,更源于文化,集中体现在注释者所处的生活背景上。第三部分对“智”和“愚”的注释进行分析比较,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从“绝智弃辩”到“绝圣弃智”, 2.解释老子思想中的弃智存愚;3.阐释存在多种注释的原因:老子认为统治者破坏礼、无诚信是造成民之智的根本原因,老子主张“大智若愚”。最终得出结论,要想弄清楚此类问题,就需要对研究路数进行深刻反思,用科学的方法——文化要素分析法来研究。这种方法指导我们要有一种宏观的考量,要把从文献资料中观察到的文化现象加以分析,看看这个现象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他们分别发挥什么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22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勇;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杨国平;《物不迁论》义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蒋保;影视史学刍议[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8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张树卿,李秀超;儒、释、道的养生观比较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卢亚明;老子与海德格尔思想比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苗天德;;王徵(1571—1644)——机械发明家,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先驱,中国历史上著书介绍西方力学的第一人[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倪梁康;;时间·发生·历史——胡塞尔对它们之间内在关联的理解[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陈晓平;;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逻辑——从冯友兰中西逻辑观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哲学——从冯友兰中西哲学观看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顾涛;;汉唐经学史料索隐——“(皇侃《论语义疏》)存汉晋经学之一线”说绎析[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10 赵敦华;;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内外[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3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4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王荣国;明清时代的海神信仰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6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金德三;《庄子》外杂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悦;诗与思之和谐交融——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意象思维[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晓军;试论韩非的帝王之术——韩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晚成;曹植思想与人格分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东;《孟子字义疏证》发微[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1年

6 李近远;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敏;语言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雁飞;“大地的哲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白玲玲;清末民初上海市民的社会生活及社会观念变迁——兼谈大众文化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10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76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76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0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