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狄尔泰“生命之流”

发布时间:2020-07-31 20:01
【摘要】:狄尔泰作为一位重要德国哲学家,无论其前期描述和分析的心理学还是后期解释学的最终指向都是“生命”。“生命”作为狄尔泰整个思想的核心和基石是其哲学研究的唯一主题。 论文第一二部分,作者尝试在狄尔泰庞大而弥散的哲学思想中,以“生命”为切入点尽可能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结构式立体式的的呈现并把握其“生命之流”,继而突现其生命哲学的体系性和建构性。论文第一部分,先由生命概念出发继而进入其时间性、历史性及关联性生命特质,再通过语言、行为、和体验的表达将“生命之流”予以呈现。论文第二部分,是对狄尔泰认识“生命之流”的三种方法即体验、理解和生命范畴的分别阐释。体验一节,包括体验与生命、时间之间的关系及其直接性和关联性特质三个部分。理解一节,包括客观精神概念、理解的形式、体验和理解的关系以及理解的困境四个部分。生命范畴一节,从时间角度划分为意义、价值和目的的理解生命的三个部分。 论文第三部分,通过挖掘“生命之流”对海德格尔早期存在哲学的启示,彰显其哲学的先见性与创造性。通过阐释其生命解释学为近现代解释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提供一个理论旨向,即如何促进解释学由方法论向本体论的转向而揭示其作为解释学发展史的一个关节点对后世哲学的重大影响。最后,狄尔泰始终认为哲学应该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指导,因而从形而上学的神坛走向了人类最本真的“生命”,以理解人类精神生命为终极目标,作者认为这正体现出一种作为非形而上学的形而上追求。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5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方林,李敏;试析狄尔泰的“Geist”和“Geistes wisse nschaften”[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2 莫伟民;;论狄尔泰的生命认识论[J];学术月刊;1991年01期

3 陈锋;狄尔泰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J];晋阳学刊;2003年03期

4 陈嘉明;;狄尔泰对人文科学方法论的解释学探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89年04期

5 谢地坤;;狄尔泰与现代解释学[J];哲学动态;2006年03期

6 刘伟;体验本体论的美学——狄尔泰生命哲学美学述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杨海燕;解析狄尔泰的精神科学[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王苏君;论“体验”概念的发展史[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张晚林;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内在逻辑及其理论归结[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张汝伦;狄尔泰和历史哲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松峰;;生命把握生命——狄尔泰哲学的方法论[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黄颂杰;佘碧平;;试论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3 张庆熊;;当代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以维特根斯坦为其转型契机的一种考察[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傅永军;;语言、理解与交往行为的意义解释——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诠释学意识(提要)[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魏正书;;《厨房》的话语试说[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7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潘德荣;;诠释学:理解与误解[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羽佳;;精神分析、自我反思与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与精神分析的关系问题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杜建国;;“科学大战”——科学理念之争[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平;系统而全面研究狄尔泰哲学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潘德荣;狄尔泰:精神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牛顿[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高宣扬;“理解的每一个点都呈现一个意义”[N];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王东声;“断章”的诗篇[N];美术报;2003年

5 杨耕邋张立波;历史有没有一个真实面目?[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王东声;优雅的惆怅[N];美术报;2002年

7 高云君;重写你的历史[N];四川日报;2004年

8 宋瑾;莫扎特 萨尔茨堡的永恒之光[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叶隽;文学批评何以成立?[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章国锋;伽达默尔:现代阐释学之父[N];北京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德军;理解生命[D];复旦大学;2010年

2 陈锋;狄尔泰教育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玉良;历史、理解与真理[D];复旦大学;2008年

4 丁亚雷;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梅景辉;生存与理解[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淑奇;文学体验论[D];辽宁大学;2009年

8 潘华琴;文学言语的私有性[D];苏州大学;2007年

9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石丽琴;科学编史学与认识论解释学[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天惠;论狄尔泰“生命之流”[D];辽宁大学;2012年

2 沈丽艳;从体验到理解之路[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徐洁莹;论狄尔泰美学的生命诉求[D];扬州大学;2010年

4 张敏;浅析狄尔泰的体验概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袁文彬;狄尔泰的体验概念与诠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恙;论狄尔泰的世界观学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宋东波;体验与妙悟[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卫元媛;走向人性存在的澄明[D];辽宁大学;2008年

9 杨海燕;狄尔泰精神科学的认识论探究[D];湘潭大学;2005年

10 刘剑;狄尔泰美学:生命与阐释的二重奏[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6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76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3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