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到语言学:对《公孙龙子》思想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0-08-08 15:56
【摘要】:本文主要从哲学和语言学两大方面对公孙龙思想进行解读。在哲学方面,主要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两方面进行解读,在中国哲学部分分为先秦哲学部分和王阳明心学两部分。从中国先秦哲学名实问题大讨论的背景下解读公孙龙的名实观,可见公孙龙的名实观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超前性。第一,他将“名”、“实”、“物”“位”进行了区分,不同于孔子的名实不分的名实观;第二,他与荀子一样看到了“名”的来源问题,也就是人的认识的来源问题,认为人的认识都来自于人的感官对事物的感知。第三,他认识到了“名”与“实”的对应具有唯一性。将公孙龙哲学与王阳明心学进行比较分析,可见公孙龙关于“物”与“实”的思想与王阳明“心与理”思想的相似性,以及他们在看待“物”时的不同。在西方哲学部分,本文主要是探讨公孙龙哲学的思辨性和知性的特点,以及公孙龙哲学思想与现代语言哲学思想的一些吻合性。在语言学方面,本文主要从语义学和词汇学两方面对公孙龙思想进行解读。在语义学方面,本文特别注意到了对“指”的解读,以此来解读公孙龙关于语义生成过程的思想,这部分还从语义学角度对“白马非马”问题进行了解读,以此来说明公孙龙思想不是所谓的诡辩。在词汇学方面,本文主要从词义的整体性和词的结构两方面解读公孙龙的关于词的思想,在词义具有整体性方面,首先,公孙龙认为单名和复名要做整体性理解,单名一旦组合成为复名就失去了独立的意义。其次,是对“二无一”的解读,词是一个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组成它的语言单位都不能单独代表词的意义。在词的结构方面,公孙龙通过举“牛”和“羊”这样的例子,来说明在组成词的语言单位间的关系不同,会使整体的词义和词的结构受到一定的影响。最后结语部分是总结全篇要点,概括本文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以及本文不足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3.9;H0-0
本文编号:2785779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3.9;H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曾祥云;《公孙龙子·指物论》疏解[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刘利民;;语言切分出的意义世界——索绪尔与公孙龙语言认知思想比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朱长河;;《公孙龙子》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哲学观[J];外国语文;2012年01期
4 成中英;理查德·斯万;胡星铭;;公孙龙《指物论》中的逻辑和本体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2785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8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