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先验现象学还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19:49
【摘要】:本文试图立足于哲学的发展史来理解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还原,认为先验还原在超越传统形而上学、深化胡塞尔描述现象学和引领现象学运动这三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论述了先验还原的必要性,即先验还原对传统形而上学困境的解决。传统形而上学要求通过逻辑的“是”推出世界的最终实在性,实际上是要求用逻辑证明世界的“实存”,这就把“是”实体化了。这种思维同时导致了认识论中主客二分的困境,从而使认识的可能性成为一个谜。胡塞尔通过先验还原对“是”与“实存”作出区分,主张用先验还原消除对世界的实存设定而把现象学发展为一门纯粹认识论,即研究事物之“是”的本质科学。 第二章论述了先验还原对于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论意义:通过先验还原,胡塞尔最终发现了意向对象的构成性维度,由此解决了认识论问题。本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先验还原的动机及进路问题。 第三章论述了之后的现象学家对先验还原思想的批判。海德格尔认为胡塞尔所说的意识逃避了还原,因而是非现象学的,他主张还原应该朝向存在者的存在;梅洛-庞蒂认为彻底的还原是不可能的,还原应该朝向身体;列维纳斯认为他者不可还原,因而伦理学先于存在论和认识论;马里翁则重新思考了现象学的方法本身,认为只有从还原与给予之间的关联这一原则出发才能真正实现现象学作为一门现象之自行显现的科学理想。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论述,本文得出结论认为胡塞尔的先验还原实际上包含了两条理路:其一是超越传统形而上学时的非主非客的中性化路线,其二是主体主义和基础主义路线,后者是使意识逃避还原的最终根源,而沿着前者才能真正实现现象学的中立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516.52
本文编号:2786034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516.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希平;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方法的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2 赵汀阳;;维特根斯坦式的“现象学还原”[J];北京社会科学;1990年01期
3 黄颂杰;胡塞尔的现象学与西方哲学传统[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4 陈波;;Being,是,存有,存在?——对“一‘是’到底”的诠释、翻译策略的批评[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5 倪梁康;超越笛卡尔──试论胡塞尔对意识之“共现”结构的揭示及其潜在作用[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6 倪梁康;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纯粹逻辑学观念[J];江海学刊;2003年05期
7 王晓朝;用“存在”翻译being的合法性不能剥夺[J];江海学刊;2004年03期
8 尚党卫;传统形而上学及其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困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胡军良;试论西方哲学上的先验思路——以康德、胡塞尔为例[J];晋阳学刊;2005年01期
10 段丽真;先验还原:在本质心理学和先验现象学之间——论胡塞尔先验还原的方法论意义[J];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晟;现象的被给予性与主体的转化[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刚;论马里墉的给予性现象学[D];同济大学;2008年
2 王现伟;胡塞尔“本质直观”方法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86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8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