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庄子的技术观对现代技术发展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8-21 06:59
【摘要】: 人的主体性得到空前张扬的今天,技术作为人主体性张扬的工具,其一方面在拓展人的主体自由,另一方面亦扮演着反面角色。技术在其“展现”“去蔽”过程中,帮助人类发现自由,创造种种可能性的同时,遮蔽和遗忘着更多的可能性,它既是主体彰显自我的力量象征,也是主体自我毁灭的力量。技术在现代代表的一方面是人类“权力意志”的无限膨胀,另一方面是技术理性的无所不在。“权力意志”表面上看是人的自由的一种实现,其实是“自由”的一种堕落。自由意志变成了权力意志,自由便屈从于权力了,这正是技术理性一统天下的真相。今天的权力不是由恐惧和威胁来维持,而是由理性和逻辑来支撑。理性和逻辑是一张无缝之网,把一切都纳入了一个无“差异”中,从而使现代技术彻底成为一种“非技术”的东西,原始技术那种保持“差异”于“缝隙”之中的微妙精神全然丧失。此外,经验地看,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核战危机亦无一不是技术在满足人类一时功利一时快感之后留给人类的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有意或无意地偏离了人性目的的方向。 庄子的技术观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及其中对人性的保全和对人文情怀的提倡,正是庄子思想虽越数千年仍为我们所追捧的真正原因所在。面对技术异化所带来的种种危机,我们有必要将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看成一个整体,将整个人类命运看成一个整体,将技术体系中各领域之间的关系看成一个整体,将技术与社会的发展、技术与人类精神生活的发展看成一个整体。此外,要有超越理性至上的科学态度,把理性与非理性结合起来,摆脱狭隘的功利目的,摆脱理性主义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限囿,克服技术异化而造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高度紧张,使人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清醒认识人类亦是宇宙万物的部分,正确处理好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次,在人的本质已由技术构成的今天,完全反技术是不可能的,亦是不现实的。庄子对人的心灵境界与生存本身的关注,强调人与天地的交互感应,而不是穷理性与知识之一端,呼吁人们在时间的流逝中倾听发自自己生命深处的本真声音,获得对于自身存在意义的真正领悟。对此,技术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最终目的的,社会的一切要素必然按人的生存和发展来安排,技术各要素的建构必须与人性发展规律相一致,这样,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就会控制在有利于人生存和发展的范围内。最后,在我国技术异化的社会根源已经消除的今天,我们仍应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抓住机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鉴于此,本文拟从庄子的“天人合一”的和谐技术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其技术哲学的现代意义和价值,以期为当今异化着前行的现代技术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2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晓光,王淼;辉煌的映照 卓绝的交响──论雕塑的审美特性与中西差异[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朱玉泉;关于实现三大和谐之协合机制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李小成;庄子的开放性心态对审美心理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石秀峰;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泰戈尔短篇小说创作风格略说[J];集宁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5 乔丽媛;东方信仰文学别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孙红震;纯朴乐观和谐健康的人性之歌——汪曾祺小说人物世界透视[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7 赵家庸,王正升;一幅清新、明快、绮丽、和谐的图画——《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解读[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黄秉生;生态美感本质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甄雪艳;生命的彩虹——浅析《虹》中两性关系和谐的因素[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10 肖书珍;如何营造和谐的英语课堂氛围[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世江;;收入分配不公殃及社会(如铸造业)的和谐与发展[A];第八届21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曲培亭;;浅议如何构建企业内在的和谐[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下)[C];2007年

3 杨丽;;辛弃疾农村词中的和谐图景[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司法制度——如何实现公正与和谐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5 滕亮;;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A];湖南省卫生经济与信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10年

6 唐建华;;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讨论[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白振军;;环境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沈建中;;树立新课程理念 有效推进班集体建设[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张朝华;;构建新课程下的和谐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10 贾宁;;浅谈城市色彩修辞与人居环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岛海王集团董事长 冷玉喜;共同目标造就和谐银企关系[N];金融时报;2001年

2 一丁;和谐与茶道[N];中国老年报;2001年

3 张业民 许谱槐;美术教育三和谐[N];美术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沈谦 本报通讯员 李勇军 赵博生;人鱼鸟能否和谐奏鸣[N];陕西日报;2001年

5 流星;如何与员工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N];安徽经济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孙巍;稳定和谐促发展[N];陕西日报;2000年

7 本报评论员;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N];河北日报;2001年

8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咨询中心 刘华清 何锋;心理治疗:让内心和谐[N];健康报;2001年

9 沐泽;构建和谐生态圈[N];网络世界;2002年

10 马顺生;追求愉悦与和谐[N];安徽经济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世雁;环境危机的多向度分析[D];东北大学;2002年

2 尹德和;以“和”为核心的企业伦理文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杨玉冰;太极拳本体论[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仰和芝;生存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5 陈云;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冲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陈志英;商业连锁和谐内治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董传升;“科技奥运”的困境与消解[D];东北大学;2004年

9 万勇;论上海中心城旧住区更新的调谐机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健;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和谐艺术[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政;高校师生关系新问题的反思和对策[D];西南大学;2008年

3 叶菊华;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海英;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戴红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现代和谐家庭建设的意义[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6 俞慧琴;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浅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哲;论技术的人文美追求[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8 吴秉奎;论中西写实主义油画中的“和谐”理念[D];延边大学;2007年

9 朱明;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黄丽;中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9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99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8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