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维特根斯坦与含混性问题

发布时间:2020-08-22 05:05
【摘要】:含混性作为一个跨哲学、逻辑学、语言学与认知科学的交叉问题,在近几十年来成为英美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含混性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的本质特征是拥有边界情形。因此,由于日常语言的几乎所有语词能应用的情形与不能应用的情形之间没有清晰边界,所以日常语言就是一种含混语言。含混性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含混语词的外延没有确切边界,描述边界情形的含混语句就没有确定真值,还会导致堆垛悖论(著名的堆悖论和秃头悖论就是典型例子),最后还会引起含混语言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指称之谜。目前关于含混性问题的研究已吸引不同领域的许多哲学家的关注,并形成许多关于含混性的解释理论,如三值理论、模糊理论、超赋值论、认知主义、语境主义等等。这些理论相互竞争、彼此批评,但对于含混性问题仍然没有达成统一的解决方案。作为对语言的本性做出深刻洞察的重要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无疑对我们理解、澄清和解决含混性问题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早期维特根斯坦跟随弗雷格和罗素,追求一种清晰的理想语言。在这种理想语言中,每个语词都是定义完备的,因而有着精确的意义,不会产生堆垛悖论。按照早期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这种语言还有着精确的逻辑结构,并与世界的结构是一一对应的。对比这种清晰的理想语言,日常语言的含混性就表现为一种逻辑的缺陷,需要被拒斥。然而,早期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对含混性的解释存在许多问题。日常的含混语言有其自身的意义,拒斥含混性违背了我们的直觉。不仅如此,追求语言的清晰和确定的意义实际上也使语言的意义脱离了我们现实的语言实践和日常生活,经典逻辑的效力也大受限制。后期维特根斯坦扭转了早期对语言的看法。他提出“语言-游戏说”和“家族相似性”等理论,反对把语言的意义仅仅归结为指称事物。后期维特根斯坦主张意义的使用论,强调语言没有单一的、确定的意义,而是在现实活动的不同使用中有不同的用法,进而获得不同的意义。后期维特根斯坦回归到日常语言,并承认语言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实际上也承认了含混性的普遍存在和合法性。按照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含混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其用法,堆垛悖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解决。但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含混性问题的解决同样存在一些困难。含混语词的意义似乎不能完全等同于其用法,否则会导致含混语句的真值无法判定以及语言描述世界功能的部分丧失。本文最后立足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尝试提出含混性问题的一种可能的维特根斯坦式解决方案。正如维特根斯坦在后期思想中所表示的,含混性问题的确是合法的,并且普遍存在于日常语言中,在理论上含混性的存在是可能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会去无止境地追求无限步骤,所以堆垛悖论不会产生出来。含混性问题不能够变得确切。我们能够知道在堆垛悖论上存在一个切割点,但是却只能无限接近却无法找到它。堆垛悖论中,单独拆开每一小节前提,其真值都为真,而当所有这些连锁的前件串联起来时,整个前提便是假的。因此在处理含混性问题上,我们应该将逻辑维度与现实维度区分开来,忽略理论上追求精确真值的欲望,而及时停止无限延伸的前提。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56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雪梅;;对司法解释能否解决法律含混性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3年11期

2 杜景芳;;论影视语言表意的含混性与多义性[J];电影评介;2012年07期

3 陈明益;郭静静;;对罗素含混性哲学观点的再审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4 王永全;;《一九八四》哥特式叙事的含混性[J];长城;2014年04期

5 赵琳娅;;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李安电影中隐喻之含混性[J];电影文学;2014年17期

6 王欣;;诗学视野中的隐喻之含混性[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吴芳芳;;浅析残雪小说《三位一体》主题的含混性[J];青年文学家;2009年23期

8 徐梦醒;;法律语言的含混性[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01期

9 蒋敦建;;《红字》的含混性探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24期

10 罗谢明;;浅论李商隐诗歌的基本特征——朦胧含混性[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广虎;黎莎;;论《比较体育》的学科完备性[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志华;文言何以不死:试论胡适国语文学观的含混性[N];文艺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明益;含混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畅;维特根斯坦与含混性问题[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石洪波;论托妮·莫里森《宠儿》的含混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洵;西汉的隐逸思想与隐逸文学[D];西北大学;2008年

4 何瑞;“含混”的历史[D];聊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00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00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0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