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科学预见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9-08 17:14
   科学预见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超前认识论,是 认识主体在实践中,对事物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作 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具有前瞻性的认识。科 学预见具有超前性,是未来的现实和现实的未来 的超前反映。科学预见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指导原 则、可靠的理论原理、科学的预见方法之上,并 遵循一定的过程和程序。科学预见这种超前认识 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功能,是实践活动的前导, 能够指导未来实践的结构格局,调节、控制未来 实践的运动过程,对实践主体有巨大的动员、感 召、鼓舞和向导作用,是实践主体制订趋利避害 性的对策依据。因此,正确的、科学的预见是在 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人们正确实践的先导,对 主体实践活动具有支配作用,能够指导实践有效 地、有目的地进行。预见只有进入新的实践领 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得以检验,才能现实地达 到主观和客观的实际统一,从而真正体现预见的 科学性。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0
【中图分类】:B0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浩;;联想和想象在认识中的基本特征[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王永昌;对认识定义的初步探讨[J];人文杂志;1984年03期

3 刘俊哲;;藏传佛教认识主体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1期

4 庞海坡;;论从认识主体到实践主体——主体的社会性凸现的必然结果[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李继宗;认识主体的进化[J];哲学研究;1982年01期

6 黄明华;;试论认识客体[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7 吴家清;;论认识氛围的要素与结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8 高岸起;论知识创新与认识的主体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2期

9 包晓光;论谬误[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李虎群;;再论“认识主体”的复杂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晓;;教与学的互动价值在美术学科中的作用[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斯琴格日勒;;边远民族地区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浅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3 弓肇祥;;演绎推理的信息增量问题[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4 王有腔;;略谈影响真理度提高的因素[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焦德武;;《一部紧扣发展前沿脉搏的力作——读刘京林教授修订本,〈大众传播心理学〉》[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胡敏中;;论人的创造力[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刘兰亭;;职工心理调查不同抽样定量方差分析[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8 方环非;;视角主义框架下可靠主义的统合[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尹鑫;金瑶梅;;伟人的智慧——邓小平思维方式探究[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10 佟彤;;对中医学智慧性特质淡化的反思[A];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学术论文汇编[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跃春;悖论:跨学科的难题[N];人民日报;2006年

2 张举正 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哲学研究生班;论中医认识方法的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胡达;科学不确定性浅谈[N];中国测绘报;2008年

4 吴杨;大道即是平常道[N];美术报;2008年

5 李鲁 杨天平;人文社科研究中“科学”与“学科”之辨析[N];光明日报;2006年

6 严文斌 张林庆;走自己的路并且告诉世界[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陈遵沂;生存论哲学的意义境域探求[N];光明日报;2006年

8 卜照晶;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漫谈[N];光明日报;2007年

9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踪家峰;主体功能区与海西城镇化的有序发展[N];福建日报;2007年

10 崔晓晖;教师的光辉哪里来[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中伟;前见与认识[D];复旦大学;2004年

2 方杲;人类认识之翼[D];吉林大学;2006年

3 田辉;创新实践的认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张君;知道逻辑中的知识可传递性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吕卫华;诉讼认识、证明与真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胡小安;虚拟技术若干哲学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7 方环非;知识与确证[D];浙江大学;2008年

8 张立影;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进程[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宝龙;蒙医学和中医学的比较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世秀;信念与知识、真理、行为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淑琴;论认识的创新性[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艳;试论情感、意志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田田;马克思的中介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河;如何理解我们的世界[D];南昌大学;2013年

6 周美伦;数字化视野中的三个世界理论[D];东华大学;2007年

7 滕松艳;论信息传递与认识中介非实体性意蕴及其哲学意义[D];延边大学;2006年

8 杨军;虚拟哲学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黎永红;论意见的特征与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晓娟;论思维创新与认识结构[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7年



本文编号:2814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14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5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