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康有为人道主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2 07:30
   近代人道主义的价值观是在“天人之辩”价值变革中逐渐确立的。随着近代“天命”的式微,人的价值及主体性在对天命史观和道德宿命论批判中得以凸显。近代中国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确立面临着双重背景,一方面是民族的苦难,战争不断,民不聊生,芸芸众生苦难重重;另一方面是伴随着“天命”的没落所导致的价值危机,在人摆脱封建道德纲常束缚后,人应该如何存在成为问题。康有为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在民族的苦难和时代的危机中孕育而成的,康有为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人类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对于人存在的追问,康德曾经提出如下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应当做什么?我可以期待什么?人是什么?。和康德不同的是,作为儒家的康有为,其人道主义思想是以“天人之辩”为背景,开始于对何为人的追问,然后循着何为人道、人道如何实现、人可以期待什么样的未来而展开的。在这里,康有为所反思的“人”并非是单个的个体,而主要是指群体而言。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追问,从形上到形下、从现实到理想、从中国到世界,康有为设想了人类的最终归宿,也就是人道世界的最终实现,即大同理想社会。因此,人类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康有为人道主义关注的焦点。 就康有为整个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构架而言,首先,关于何为人的探讨,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康有为从天道观那里寻找依据,人首先和自然界的其它万物一样,根源于“元”,“元”和人是全神分神的关系;从形而下的层面来看,对于高等动物的人来说,康有为肯定了人和禽兽一样有先天的“仁”性,因此道德属性必然成为人的根本属性,所以人是伦理的存在。而人和禽兽不同的是在于人有“智”,人能“以智弘仁”,从而彰显了人的理性存在。就人性而言,从本源意义上讲,作为自然物之一的人首先是自然的存在,因而康有为肯定了欲望等感性需求的合理性。在康有为那里,人的感性存在是伦理存在的基础,因此,对于何为人的追问康有为阐明了人的感性、理性、德性的多重存在维度。其次,康有为在以仁、智、性三重维度对何为人作了界定后,那么什么样的“道”才可称为人道呢?何为人道是建立在何为人的基础上的,何为人相对于何为人道而言有着更为本源的性质。在康有为看来,所谓人道就是依人为道。从人作为生物而言,人和其他动物一样,有着去苦求乐的本性,不断追求欲望的满足,因此真正的人道就是满足人们避苦求乐的本性。同时,康有为引入了西方近代的价值观,肯定人的自由、平等、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B2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海上寄余生 康有为隐居上海的日子[J];长三角;2010年09期

2 顾承卫;;如此圣人——“南海圣人”康有为鲜为人知的一面[J];文史月刊;2011年07期

3 杨文明;;康有为家的“雷雨”故事[J];幸福(悦读);2011年08期

4 刘亦苏;;康有为的环球流亡传奇[J];东方养生;2011年09期

5 ;康有为反对焚烧鸦片烟[J];文史博览;2011年08期

6 史鸿轩;;康有为,出国旅行一夜暴富[J];文史博览;2011年09期

7 戚小亮;;斯文在天地 孤愤寄山林——康有为《赠宋伯鲁五言联》考释[J];美术观察;2011年09期

8 蔡显良;;“康体”书法及其成因[J];中国书画;2011年07期

9 刘楠;崔宇;胡东东;;试述康有为提出孔教说的动因[J];大家;2011年14期

10 刘半农;;老实说了吧[J];文苑(经典美文);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志钧;;论康有为和保皇会[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2 赵立人;;戊戌变法时期兴中会和维新派的合作与分歧——兼论康有为早期之反清活动[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3 刘巍;;康有为、章太炎与晚清经今古文之争(导言)[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4 肖承罡;;万木草堂的道德教育模式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宫敬才;;人学公式的误读及其后果——劳动人道主义概观[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吉扬;;“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简介[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7 罗文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道主义[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云凤;;强化红十字救护 实行人道主义[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于民雄;;康有为的“大同”理想[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10 陈子波;;论林旭烈士诗[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燕春;让人过目难忘的康有为书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黄加佳;康有为流亡[N];北京日报;2010年

3 盖文;康有为生财也有道[N];长春日报;2005年

4 珞 珈;康有为:欲救危难中人[N];中华新闻报;2003年

5 丁国强;康有为的孤独与坚持[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陈明远 (北京);康有为的经济生活[N];南方周末;2004年

7 叶世昌;康有为念股经[N];证券时报;2000年

8 总策划 杨兴锋 李钟声 撰文 特约专家 张磊 本报记者 丁冠景 实习生 黎恩 通讯员 任智斌;康有为:变法薪火传后人[N];南方日报;2004年

9 晓李;青岛纪念康有为逝世80周年[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赖睿;励志维新 无力回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华;乔治·奥威尔创作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孙万怀;刑事法治的人道主义路径[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李先国;化俗从雅文学观的建立[D];苏州大学;2005年

4 吴畛;人道主义与人的自我拯救[D];吉林大学;2006年

5 徐彦伟;表象与询唤[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天程;革命、历史、人道与文学——孙犁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胡亚球;程序安全论[D];苏州大学;2006年

8 王海英;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统观[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强华;康有为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柴婷婷;另一个马克思:一种人本主义化的诠释[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云;康有为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树生;康有为与谭嗣同仁学思想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蔡成浩;论康有为的幸福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斯;论谭嗣同的人道主义伦理思想[D];中南大学;2007年

5 朱玉萍;康有为女子教育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余英;试论康有为的外交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梁景松;康有为与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比较[D];延边大学;2003年

8 刘会新;孟子良贵说及其现代价值[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玢;论蹇先艾的乡土小说[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史瞻;战争文学与人道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7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17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6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