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03:14

  本文关键词: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由于经济建设方面的飞速发展,现阶段我国城乡之间依然存在着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之间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明显。城乡居民在收入、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差距,城乡关系发展不平衡是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最大的矛盾之一,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威胁。因此我国对解决城乡关系问题不懈的努力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城乡关系由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方向转变。马克思、恩格斯的统筹城乡关系发展的思想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揭示了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统一关系,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为我国发展乡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整理和分析,阐述了城市产生的背景和因素,城市产生后给社会带来的促进和消极作用,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城乡关系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思想对我国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出的对策和措施。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启示。第一部分: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传统社会混沌一体的状态消失了。早期的城市实际上就是城邦,主要职能是政治和军事功能,用来防御外来侵略者、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随着人们把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剩余农产品拿到“集”“市”上去交易,城市逐渐成为了消费中心。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城市里住着带着劳动工具从乡村逃出来的农奴重新建成的,发展的手工业给城市带来了促进和发展,剩余产品的数量和种类的增多以及交通的发达使商品的贸易越来越丰富,城市的职能增多了,“市”的特征明显了。大机器的运用产生了工业城市,工业城市扩大了城市的规模,城市中巨大的财富使城市的功能多样化。城市产生给社会带来了社会的变化,如政治机构的设立、阶级机构的变化、资本和地产的分离。第二部分:城市产生后因为私有制的关系城市和乡村由分离走向了对立,城乡分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城乡差距过大,过度城市化和政治的不稳定,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第三部分:实现城乡统筹需要发展生产力、消灭就分工和废除私有制、将市的作用和乡村社会的优势结合起来。中国因为历史、观念和体制的原因产生了“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乡理论解决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应该发展农业、改变农村的面貌和改变农村居民的身份。
【关键词】:马克思和恩格斯城乡关系说 城市的产生 城乡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0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本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9
  • 1.1.1 选题目的9
  • 1.1.2 选题意义9
  • 1.2 文献综述9-17
  • 1.2.1 国外关于城乡关系的研究现状9-12
  • 1.2.2 国内关于城乡关系的研究12-17
  • 第2章 城市的产生及其功能变化17-29
  • 2.1 城市的产生17-21
  • 2.1.1 生产力的发展17
  • 2.1.2 社会分工的产生17-19
  • 2.1.3 私有制的产生19-21
  • 2.2 城市的功能发展21-24
  • 2.2.1 早期城市的功能21-22
  • 2.2.2 中世纪城市的功能22-23
  • 2.2.3 近代城市的功能23-24
  • 2.2.4 现代城市的功能24
  • 2.3 城市产生带来的社会变化24-29
  • 2.3.1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变化25
  • 2.3.2 政治机构的设立25-26
  • 2.3.3 阶级结构的变化26-29
  • 第3章 对城市产生及其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29-45
  • 3.1 城市产生和发展的积极意义29-32
  • 3.1.1 城市的产生促进城市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29-30
  • 3.1.2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促进现代文明的发展30-31
  • 3.1.3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31-32
  • 3.2 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消极意义32-38
  • 3.2.1 城乡分离和对立导致城乡差距过大32-34
  • 3.2.2 城乡分离和对立导致过度城市化34-36
  • 3.2.3 城乡分离和对立导致政治不稳定因素的出现36-38
  • 3.2.4 城乡分离和对立阻碍人的发展38
  • 3.3 城乡融合的历史要素38-45
  • 3.3.1 大力发展生产力39-40
  • 3.3.2 消灭旧式分工和废除私有制40-41
  • 3.3.3 积极发挥城市的作用41-42
  • 3.3.4 乡村社会的优势42-45
  • 第4章 城乡融合理论对我国城镇化意义45-53
  • 4.1 城乡融合理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45-47
  • 4.1.1 城乡融合理论的提出45-46
  • 4.1.2 城乡融合实现的必然趋势46-47
  • 4.2 城乡融合理论对我国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启示47-53
  • 4.2.1 农业现代化47-48
  • 4.2.2 农村城镇化48-50
  • 4.2.3 农民市民化50-53
  • 结束语53-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1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巽人;初探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学说[J];福建论坛;1983年03期

2 费利群;滕翠华;;城乡产业一体化: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当代视界[J];理论学刊;2010年01期

3 王永作;统筹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的问题与举措[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4 魏自涛;统筹城乡经济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1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f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