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从抽象乌托邦到具体乌托邦:布洛赫希望哲学的文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4 10:58
   本文旨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进行文本研究。乌托邦原本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它是人对圆满生活抽象的向往,包含着照亮人类社会的希望之光;另一方面,作为“抽象乌托邦”又被看作对不切实际的空想的狂热,具有批评的意味。积极意义上的乌托邦可以溯源至希伯来文化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但乌托邦在当今社会却过多地承受它所不应该遭受的批评和误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乌托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哲学的藩篱,尤其是布洛赫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流派中乌托邦研究的集大成者,对乌托邦的研究集中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希望哲学,有助于我们极大地丰富和深化对于乌托邦的当代性理解。布洛赫希望哲学的独特性体现在从“抽象乌托邦”转向“具体的乌托邦”:“希望”不仅是人的一种意识特征,也是一种存在论现象。人的本质同希望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希望是植根于人性的人类需要,是“人的本质的结构”。通过希望哲学,布洛赫对其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刻的剖析,力图让人们在乌托邦精神的指导下摆脱生存困境,追求美好生活。布洛赫认为,马克思主义同时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经济批判的“冷流”和对社会人文关怀的“暖流”,所以它是“具体的乌托邦”。单独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任何一面都不能够使社会达到“自由王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经济基础,还要关注上层建筑,包括观念的上层建筑——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人们的信念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可能最终达到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本文分为一个“导言”和四个部分。“导言”主要是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综述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现状,并确定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部分对布洛赫的思想历程做了梳理,交待了希望哲学从萌发到成型的过程;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对希望哲学的主要文本《希望原理》一书的结构和细节进行了必要的阐述,诠释了希望哲学的四个重要范畴:具体乌托邦、尚未存在、尚未意识、家园;第三部分探讨了希望哲学的当代价值;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一个提纲挈领性总结。
【学位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B08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惠杰;宋阔;;人类精神层面的解放诉求是人的本质存在意义——布洛赫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J];学理论;2012年06期

2 梦海;;没有超越者的超越活动——论恩斯特·布洛赫哲学中超越者与内在者的扬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2818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18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b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