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和谐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

发布时间:2020-09-15 20:3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构建符合时代主题与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逐渐成为中国哲学界的主导话语。在当代中国的视野内,由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与精神,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的主要任务,由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诉求,因此和谐哲学应当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目前,对和谐哲学的探讨,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存在着不少的混乱,甚至是错误的观念。比如,有人认为和谐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所独有的,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都不存在和谐哲学;有人认为和谐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个别观点,并不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和谐哲学形态。同时,对和谐哲学的探讨,往往只是在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各自领域内进行,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整合,这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形态的构建难以取得显著的进展。 正是着意于推进和谐哲学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体系的构建,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哲学基础,本文确立了构建和谐哲学体系的论题。尽管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和谐哲学体系是一项艰难而费力的工作,但是,无论是从理论的进展,还是从实践的需要来看,都是哲学理论工作者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本文构建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形态的总体思路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其一,是从主导原则决定哲学形态变迁的角度,论证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其二,是着力构建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的基本理论。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交待了选题的意义、研究的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重点及研究方法。 正文由上下两篇构成。上篇“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的创生”。论文明确界定了哲学形态的概念,探讨了哲学形态变革的基本规律,说明了时代主题决定哲学体系的主导原则,主导原则决定哲学体系的性质和面貌。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而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因此这就决定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主导原则应当是“和谐”,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论文同时说明了随着革命战争时代向和平发展时代的转变,斗争哲学应当向和谐哲学转变。由此看来,以实践唯物主义、“回到马克思”、主体性哲学、人学、实践生存论等为代表的哲学流派虽然对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就反映时代精神而言,它们都难以与和谐哲学相比。 下篇“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基本理论的构建”。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形态的构建必须吸取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成果。论文首先总结了中国传统“和”的哲学关于和谐的基本思想,即“和而不同”的本质观、“和则多力”的动力观、“和为贵”的价值观以及“仇必和而解”的辩证法。论文指出,以“天道”统摄“人道”和“正道”且实现本体论、认识论和道德修养论的统一,是传统“和”的哲学实现“和谐”的政治哲学构架。传统“和”的哲学虽然存有以“执两用中”等为代表的朴素的辩证方法论,但是由于存在量变的绝对化的方法论缺陷,因而斗争哲学构成了对它的补充和矫正。论文认为对传统“和”的哲学既要弘扬其当代价值,更要实现对它的改造与创新。其次,论文梳理了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哲学、近代西方哲学直至以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为主要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和谐观的发展历程,明确了西方哲学和谐观的方法论的特征及其与中国传统“和”的哲学方法论的互补关系,肯定了西方哲学和谐观关于构建社会和谐的有益的社会治理思想。 在第六章“和谐辩证法:和谐哲学对唯物辩证法的反思与丰富”,论文阐述了革命辩证法作为和谐辩证法创生的历史前提,实际上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理论的侧重点,而列宁和毛泽东使革命辩证法在实践上得到了完成。时代主题与精神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决定了和谐辩证法的生成。和谐辩证法完成了对革命辩证法的理论侧重点的历史转换,这不仅表现在对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的拓展上,而且表现在和谐思维方式的生成上。 在第七章“和谐哲学:唯物史观的当代阐释”,论文在汲取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合理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图景。论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构成了和谐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有效根基。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与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对抗性质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是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调节加以解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论文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和谐哲学视域中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论的深化,它已构成和谐哲学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论文指出,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构建和谐世界不仅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且具有了现实的可能。 在系统构建和谐哲学形态的宏观基础上,本文对一些微观问题也做出了创新性的探索。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属性和功能,本文初步作出了和谐哲学的审视,认为由革命辩证法到和谐辩证法反映了唯物辩证法本质、属性和功能的侧重点的变化,但是这并没有忽视辩证法学说的全面性。在和谐思维与形而上学思维的关系上,本文一方面固然批判了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错误,但另一方面肯定了和谐思维包含了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合理因子,但和谐思维不可归结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结束语部分对论文的创新点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反省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和谐哲学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总之,和谐哲学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体系的构建和完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艰难的未竟的事业。本文作为和谐哲学思想体系构建的初步尝试,力图在多方面有所拓展,以便为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
【学位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B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能为;;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黄g

本文编号:2819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19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0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