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18:17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不仅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也空前加剧了清廷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面对日趋没落与腐朽的清朝统治,谭嗣同在悲愤交加之余,更加坚定了他变法革命、奋发图强的决心。谭嗣同凭借独特的视角和开阔的眼界,在中学基础上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政治文明,将二者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最终创立出独树一帜的政治伦理思想。谭嗣同不仅具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还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致使他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死,愿意为变法革命献出生命,以示变法改革的重要性。本论文试图以谭嗣同的仁学思想为突破口,从伦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归纳谭嗣同的政治伦理思想。 论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谭嗣同政治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腐朽无能,对内实施残酷压迫和剥削,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对外屈膝投降,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饱受帝国主义蹂躏和掠夺的同时,也在文化方面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渗透和奴役。谭嗣同深知只有进行政治改革,才能挽救中华于危难之中。同时其政治伦理思想还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儒家的“民本”思想,墨子的“兼爱”思想,王夫之的“唯物主义道器观、朴素辩证法思想”和佛学的“救世”精神,以及他借鉴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共同构成谭嗣同的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来源。 论文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谭嗣同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传统专制主义政治伦理的批判。谭嗣同对封建专制伦理深恶痛绝,深知其对社会进步的阻碍,所以,他以“冲决网罗”的气概向封建伦理,尤其是封建纲常礼教的政治伦理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抨击,指出其对人们思想的束缚甚至身体的残害;二是“以太即仁即性”的政治伦理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以太”、“仁”、“性”范畴的论述,他诠释人性的本真即为善,强调社会要关心人、爱护人,反对人性的残害,奠定了政治伦理的理论基础;三是仁--通--平等的政治伦理理念。仁即仁爱,是无私无欲的崇高境界,这是谭嗣同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仁学”思想具有广泛性、神秘性、平等性和深刻性等特点。谭嗣同的政治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划分为“仁--通--平等”这一过程。“通”是“仁”的第一要义,由“通”,即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内外通、人我通达到“平等”,包括政治平等、经济平等、社会平等方面,最终实现“仁”的无私无欲的境界,即谭嗣同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三者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指引其政治改革实践的政治伦理理念;四是理想社会政治的伦理建构。谭嗣同对民主共和政体极为推崇,他的政治伦理思想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立民主、平等、自由的大同社会。 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对谭嗣同政治伦理思想进行总体评价,并讨论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谭嗣同政治伦理思想进步性与其在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时代及个体识度的局限,其中存在的矛盾与不足也是不可避免的。谭嗣同政治伦理思想对后世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专制主义伦理文化的批判、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和社会变革中的政治文化的融合这三个方面,一定程度上对当代社会政治有着启迪意义。 谭嗣同政治伦理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论述了封建礼教对人们的迫害进行了抨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另一方面提出了针对政治改良的政治伦理见解,对于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极大的鼓舞了革命派的斗志,对后世仍有激励作用。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B82-092;K252;B254
本文编号:2821057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B82-092;K252;B254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力;论谭嗣同的“仁学”思想[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1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21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