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考夫具身认知观的思想演进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B0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启超;;论在词义分析上结构主义和认知观点的不同[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李永秋,郭时海;Jackendoff and Langacker的认知观点比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芦力军;;从认知观点看英语介词的意象定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罗峥,郭德俊;当代情绪发展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5 张智勇;;刻板印象的测量与有关理论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1989年02期
6 姜媛;白学军;沈德立;;情绪认知评价的若干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虞法;;第三届中山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综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04期
8 王义静;周剑霞;;隐喻认知和英语多义词学习[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4年00期
9 陈新葵;莫雷;张积家;;隐喻在文章语境中的理解——概念隐喻理论探讨[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10 汪少华;;从时间隐喻看隐喻的双重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合水;彭聃龄;;关于品牌资产的一种认知观点[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孟昭兰;;情绪的组织功能[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3 杨渝川;王卫红;;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因素结构及量表制定[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施承孙;郭琳;;认知理论对森田疗法的几点诠释[A];第六届中国森田疗法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琦;张建伟;;再论建构主义学习观[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马宏伟;;认知背景下的手势语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吴姿娟;;从《旷野中的认知》看认知的人类学进路[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8 袁艳;;网络隐喻的认知性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恒超;阴国恩;;关系类别及其学习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吴慧坚;;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理论实践意义辨析——以林语堂译《记承天寺夜游》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月;加减乘除养生法[N];人民政协报;2001年
2 陈奉山;西方自然法思想演进轨迹[N];学习时报;2003年
3 织金县委宣传部部长 王丽佳;直面 引导 监管[N];毕节日报;2009年
4 记者 苗家生;辽艺话剧《父亲》震撼观众心[N];光明日报;2000年
5 张晓刚;回到西方美学史的本源[N];光明日报;2005年
6 汪行福 吴猛;黄颂杰、余源培学术思想研讨会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王方;从巨头之争看企业文化[N];中国工商报;2001年
8 陈华(作者单位:国家民委办公厅);在实践中推进民族理论创新[N];中国民族报;2002年
9 海南日报记者 魏如松;“吴敬琏是个绕不过去的经济学家”[N];海南日报;2010年
10 南方日报记者 陈小庚;吴晓波版《吴敬琏传》——一个模糊的肖像?[N];南方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翠雨;认知语义视阈下英语逻辑转喻的意义识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郑卫峰;当代中国风险投资思想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杜晓堂;模式创新、政策突破和利益博弈[D];复旦大学;2005年
5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吴恩锋;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孙毅;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朴恩希;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五色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李艳芳;批评性语篇分析修辞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沁楠;莱考夫具身认知观的思想演进[D];山西大学;2013年
2 刘从胜;瓦雷拉生成认知观的理论探析及其意义[D];山西大学;2012年
3 魏创文;高二英语阅读策略及其培训[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汤晓云;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毓瑾;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7年
6 周剑霞;隐喻:从认知的角度改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胡小异;汉语中“学习”概念的隐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高霞;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9 彭昌柳;英汉媒体经济语篇中的事件结构隐喻[D];厦门大学;2006年
10 苏小青;“死亡”的概念隐喻英汉对比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23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23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