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生态哲学视野中人的存在的双重性及其统一

发布时间:2017-04-02 11:09

  本文关键词:生态哲学视野中人的存在的双重性及其统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的本质问题一直以来是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但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自我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从而引起一系列影响人类生存的现实问题。其中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就是最为突出且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的影响消极而深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生态哲学为人类提供一种更为全面的认识人的本质的视角。生态危机,在这一严峻的现实面前,人类完全有必要认清作为自然存在的人如何更好的运用社会性和文化性的存在方式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恶化,是因为人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本末倒置,进而以一种自然为我所用的实践方式参与到自然生活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承认人是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结合,即是自然存在也是文化存在。因此有必要变革传统的实践方式,形成一种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也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实践方式——生态实践。 人的生物属性是人作为生命体的根本属性,而自然存在是人生存于自然界的首要身份。因此,一方面来说人的生物属性与自然存在是不可超越的;但从另一方面看是可以超越的,主要体现在人的社会属性与文化存在上。传统认识中,人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存在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显现。人通过两者与其他动物相区别。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两者的发挥得以实现。但是人类过于彰显自己的社会属性与文化存在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遭到破坏。因此需要界定两者的自然限度,并进行生态规范。最后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进行统一。实践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由于人的认识上的失误导致实践产生不利于人类生存的负效应。因此将传统的实践方式转变为生态实践是当代人类的明智选择。最后论述了人类可以通过生态实践实现生态与资源系统的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系统的科学发展和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类 生物属性 社会属性 自然存在 文化存在 生态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03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一、导言9-18
  • 1.1 选题缘起与背景9-10
  • 1.2 文献综述与维度10-17
  • 1.2.1 国外研究概况与研究综述10-14
  • 1.2.2 国内研究概况与研究综述14-17
  •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17-18
  • 二、人的生物属性与自然存在18-27
  • 2.1 人的生物属性18-21
  • 2.1.1 生物属性的含义与特征18-19
  • 2.1.2 生物属性的结构与类型19-20
  • 2.1.3 生物属性的认知与价值20-21
  • 2.2 人的自然存在21-23
  • 2.2.1 自然存在的生成基础21-22
  • 2.2.2 自然存在的表现形态22-23
  • 2.2.3 自然存在的内在根据23
  • 2.3 生物属性与自然存在的超越性和不可超越性23-27
  • 2.3.1 生物属性与自然存在的超越性23-25
  • 2.3.2 生物属性与自然存在的不可超越性25-27
  • 三、人的社会属性与文化存在27-37
  • 3.1 人的社会属性27-30
  • 3.1.1 社会属性的含义与特征27-28
  • 3.1.2 社会属性的结构与类型28-29
  • 3.1.3 社会属性的认知与价值29-30
  • 3.2 人的文化存在30-34
  • 3.2.1 文化存在的传统理解30-31
  • 3.2.2 文化存在的现代解读31-33
  • 3.2.3 文化存在的生态规范33-34
  • 3.3 社会属性与文化存在的相关34-37
  • 3.3.1 社会属性与文化存在的存在问题34-35
  • 3.3.2 社会属性与文化存在的自然限度35-37
  • 四、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实践统一37-53
  • 4.1 实践及其负效应37-42
  • 4.1.1 实践及其负效应的成因37-39
  • 4.1.2 实践负效应的具体表现39-41
  • 4.1.3 实践负效应的规避路径41-42
  • 4.2 生态实践的统一特征42-47
  • 4.2.1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42-44
  • 4.2.2 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的统一44-46
  • 4.2.3 工具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统一46-47
  • 4.3 生态实践的绿色作为47-53
  • 4.3.1 生态与资源系统的持续发展48-49
  • 4.3.2 经济与社会系统的科学发展49-51
  • 4.3.3 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51-53
  • 五、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庆德;论生态存在与生态意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刘占军;;探究人的本质的基本内涵[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李校利;;从另一个角度看实践——实践负效应简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1期

4 陶火生;;论生态实践及其基本特征[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5 刘洋;;“冲突与和谐”——对人的“自然属性”的现代性反思[J];兰州学刊;2008年04期

6 包庆德;李春娟;;从“工具价值”到“内在价值”:自然价值论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林德宏;自然·生存方式·人的本性[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包庆德;彭月霞;;生态哲学之维:自然价值的双重性及其统一[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包庆德,白玉军;生态哲学价值论[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4年06期

10 包庆德;;生态哲学之维:生产力与资源环境关系透视[J];鄱阳湖学刊;201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生态哲学视野中人的存在的双重性及其统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2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1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