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舜水实学思想研究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2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凤贤;评朱舜水的学术思想倾向[J];浙江学刊;1996年01期
2 ;中日舜水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1996年02期
3 杨朝霞;朱舜水讲学日本 传播中华文明[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8年09期
4 成岳冲;论朱舜水的思想体系[J];江汉论坛;1997年01期
5 董根洪;论黄宗羲实学和朱舜水实学的区别[J];孔子研究;1997年04期
6 李兴盛;朱舜水及其在日本[J];求是学刊;1979年02期
7 钱明;朱舜水事迹在故国的早期传播[J];浙江学刊;1995年05期
8 赵建民;朱舜水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浙江学刊;2001年02期
9 石晓军;朱舜水与德川光国的尊王思想[J];浙江学刊;1984年05期
10 李春光;论朱舜水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J];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根洪;;论黄宗羲实学的基本特点[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韦祖辉;;朱舜水思想剖析[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3 众智;;第二十七章 实学著论出版及简介[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4 学海;;第二十八章 实学论文数据库(1979~2001)[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5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李志军;;全祖望实学思想的特征及其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潘复恩;徐余庆;;第九章 吕祖谦的实学思想[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8 葛荣晋;;曹南冥的实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9 张践;;从思想史到文化学——评葛荣晋教授新作《中国实学文化导论》[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10 刘晓梅;;南宋浙东学派的实学思想对浙江民众现代文化心理的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建;激东海之儒流[N];北京日报;2007年
2 李花子;赵珧:实学思想的现代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姜日天;沉思与憧憬[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钱茂伟;张燧和《千百年眼》[N];社会科学报;2000年
5 李磊明;深入发掘浙东学术思想内涵[N];宁波日报;2005年
6 韦祖辉;他被日本学者称为“日本的孔夫子”[N];北京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岳振;明史研究者居庸关论道[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8 ;书刊评介[N];人民日报;2002年
9 余东东;东皋心越与中日美术书法交流[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市外事侨务局局长 马逸丽;公则生明 廉则生威[N];汕头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靖妮;《热河日记》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邹志远;李w_光文学批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3 李永菊;明代河南的军事权贵与士绅阶层[D];厦门大学;2008年
4 韩卫星;洪大容文学研究—兼与中国文化之关联[D];延边大学;2006年
5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明哲;朴趾源《热河日记》的文化阐释[D];延边大学;2009年
7 徐东日;李德懋文学研究——兼与中国文学相比较[D];延边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籍晨;朱舜水实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王刚;朱舜水实学思想的背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恬;朱舜水书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宫倩;生存于中日夹缝中的人—朱舜水[D];山东大学;2012年
5 冷洁;朱舜水社会理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蕾;刘宗周实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珂;王士性及其地理三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郑强;严复与福泽谕吉实学思想比较[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赵春霞;孙奇逢的实学思想[D];河北大学;2001年
10 隋金波;黄震实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5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2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