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维特根斯坦《论确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4 13:23
   摩尔用“我知道这是一只手”来反驳怀疑主义者对外在物理对象存在的怀疑是哲学史上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更加有趣的是维特根斯坦对这件事情的评论和处理,这些评论集中在维特根斯坦最后阶段的著作——《论确定性》中。 本文以维特根斯坦对摩尔的评论为由头,分四条主线对该书的主要思想进行了梳理。第一条主线(第二、第四、第五章)主要阐述摩尔对怀疑主义的反驳的无效,以及维特根斯坦对怀疑主义的剖析。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摩尔和怀疑主义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分别把“知道”和“怀疑”这两个词给形而上学化了。“知道”和“怀疑”只在日常使用中才有意义,而在日常的使用中,“我如何知道”和“我的怀疑如何得到消除”这两个问题必须有得到回答的可能(摩尔和怀疑主义者都无法回答各自的问题)。维特根斯坦暴露出了摩尔和怀疑主义者在搞哲学的时候对“怀疑”和“知道”的误用,这和维特根斯坦希望把词语从形而上学的“使用”下降到日常使用的日常语言分析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条论述主线(第三章)主要说明摩尔和怀疑主义者错误地把知道、怀疑当作了一种可以被随意引起的精神状态,阐述了维特根斯坦对精神状态问题的一贯关注,简要勾画了维特根斯坦对这种心理学化的哲学的处理。 第三条论述主线(第六、第七、第八章)阐述的是《论确定性》中的“确定性”。维特根斯坦对摩尔用来反驳怀疑主义者的摩尔式命题很感兴趣,因为这些命题貌似绝对真理,但我们却不知道我们是如何达到这个真理的,不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简言之,它们属于“确定性”。第六章提炼了维特根斯坦对确定性的刻画,这些刻画是异质的:它们扮演逻辑的角色,既是一些基本信念,又是生活形式、世界图景,还是人们行动和思想的基础。正因为这种异质性,国外的二手文献经常就确定性到底是什么这一点展开争论,这种争论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搅浑,而不是澄清的作用。在第七章中,本文把确定性和另一个经常出现在维特根斯坦著作中的概念——解释、理由依据、争论、验证、怀疑的“终点”联系起来,说明确定性就是这个终点。它们是语言游戏的终点、框架、基础。但是这个终点、框架、基础,正如在第一条主线里所论述的那样,自身是没有基础、依据,无根无极的。这个基础之所以能保持确定,乃是因为基础之上的使用使其保持确定,并不是它本身有什么逻辑上的优先性。 第四条主线(第九章)是本文的结论。维特根斯坦认为确定性是语言游戏的框架和基础,因此很多国外研究者错误地以为维特根斯坦想要重新搞一种本被他所拒绝的基础主义,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语言游戏需要一个稳定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维特根斯坦在搞基础主义。前者是一种描述,给出事实,后者则是一种解释。确定性是毫无依据的,语言游戏也一样,它不被理性审查,在本质上是毫无道理的——这才是维特根斯坦的反基础主义。维特根斯坦的反基础主义导致他的哲学本身也不需要一个一切其他东西都栖息于其上的基础,国外研究者们所热衷的逻辑、实践也不是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的基础。维特根斯坦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使我们可以带着它继续前进,看清事物,而不是受制于作为基础的依据和理由的羁绊、束缚,受制于流俗观念的遮蔽。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福玲;;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思想局限性探析[J];世纪桥;2011年13期

2 郭欣宇;;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及其应用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3 李大强;;上帝与勺子——《逻辑哲学论》中的指称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5期

4 胡怀亮;杨晓军;;世界是有实体的吗?——维特根斯坦图像论面临的困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5 韩力扬;;信仰命题的证真——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考察女娲信仰的生成[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6 楼巍;;从心理学化的哲学到私人语言——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刍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霹雳旋风;;最牛博士论文[J];学习博览;2011年09期

8 王慧;;浅析维特根斯坦的反私人语言论证[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4期

9 李晓红;;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孙丽;;简论维特根斯坦对刘宓庆翻译理论形成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为民;;从否定命题看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2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的负事实观[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3 钱伟量;;维特根斯坦与技术的后现代策略[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论原初命题的一种推理形式[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5 张桂权;;维特根斯坦与宗教[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磊;楼巍;;维特根斯坦建筑活动的哲学考察[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7 李磊;;维特根斯坦与SSK和ESW[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8 鲍国玉;;认知隐喻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薛平;周斌;;对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的一种解释[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钟彩顺;;法律与“语言游戏”的哲学思考[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杲文川;《维特根斯坦全集》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江怡(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谁能读懂维特根斯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韩林合 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维特根斯坦的“哥白尼式革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周濂;“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N];东方早报;2011年

5 高山杉;“大多数当时与会的人都不懂其所以然”[N];南方周末;2011年

6 韩林合;探寻维特根斯坦的永恒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栾利国;没有“问题”就要落伍[N];解放军报;2009年

8 陈嘉映;特立独行的维特根斯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陈嘉映;特立独行的维特根斯坦[N];中国审计报;2001年

10 ;维特根斯坦手稿失而复得[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楼巍;维特根斯坦《论确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郑霞;“没有新的语言就没有新的世界”—巴赫曼小说中的语言批判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哲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欣诣;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语法”概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徐燕杭;从形而上的道德理念到日常化的反思活动[D];浙江大学;2009年

6 王宇光;维特根斯坦和哥德尔定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8 殷杰;哲学对话的新平台[D];山西大学;2002年

9 李菁;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存在思想的一种尝试比较[D];浙江大学;2008年

10 赖成彬;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的哲学治疗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笑;维特根斯坦《论确定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曹峰瑞;维特根斯坦后期心理学哲学中的概念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3 吕明;维特根斯坦的求真之路及其启示[D];山西大学;2010年

4 章澹;维特根斯坦的概率理论和“无差别原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梅杰吉;哲学是反对语言诱惑理智的一场战斗[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蒋鑫;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章兰芳;维特根斯坦对本质主义美学的批判[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文倩;罪与生活:维特根斯坦美学思想的宗教之维[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萌;从“不可说”看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意义观的演变[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杜彤;维特根斯坦语境论探究[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5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25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0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