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芬伯格的技术民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18:50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科技迅速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技术现象,技术问题引起了众多技术哲学家的关注,技术将人的潜能代入现实。但是人们也陷入到了技术异化之中,人们在研究技术问题时夸大了技术的自主力量,忽视了人对技术的控制和支配力量。 本文所要介绍的安德鲁·芬伯格的技术哲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安德鲁·芬伯格是当代的技术批判理论专家,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代表人物,他的“技术哲学三部曲”:《技术批判理论》、《可选择的现代性》和《追问技术》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技术哲学思想。 安德鲁·芬伯格从对当前学术界中存在的技术哲学流派分析的角度出发,批判了技术实体论和工具论的不足,在马尔库塞、福柯、拉图尔等法兰克福学派哲学家分析基础上,同时借鉴西田几多郎和川端康成的研究基础,指出现代性并不是技术的唯一标准,技术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选择,并提出了自己的工具化理论,阐明了技术发展是由技术和社会双重标准决定的,技术发展可以有多种方向。同时还以日本现代化的成功案例为典型,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将外来先进的技术同自己国家的本土文化结合起来,走适合自己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芬伯格的技术哲学思想特点是没有将研究仅仅停留在技术批判层面,而是主张将以往被忽略的技术影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再重新融入到技术中去,以实现技术的民主,进而解决甚至避免技术异化的负面效应问题。芬伯格主张要想实现技术民主,就必须将参与者(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和价值通过技术设计纳入到技术中去。为此他提出了三条途径促进技术民主进程,即: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争论、创新对话与参与设计、用户对技术的再发明和创造。通过将各个阶层的利益融入到技术中来克服技术霸权主义带来的负面效果。 但是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也存在着缺陷。通过文章最后一部分将几位同样关注技术民主的技术哲学家同芬伯格技术哲学相比较,他们理论存在着很多可以完善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地方。尽管芬伯格的理论并不完善,但芬伯格的观点毕竟为保护当前世界的各个不同的文化体系给出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与支持,为技术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为技术研究,改造技术,甚至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有着现实的启示意义。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N0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芬伯格技术本质思想分析
    2.1 芬伯格对传统技术本质观的批判
        2.1.1 芬伯格对技术工具论的批判
        2.1.2 芬伯格对技术实体论的批判
    2.2 芬伯格的技术本质观——工具化理论
        2.2.1 初级工具化理论
        2.2.2 次级工具化理论
第3章 芬伯格技术民主思想分析
    3.1 芬伯格技术民主思想对技术霸权主义的批判
        3.1.1 技术霸权主义的影响
        3.1.2 技术民主化
    3.2 芬伯格技术民主思想对现代性的重建
        3.2.1 现代性的问题
        3.2.2 可选择的现代性
第4章 芬伯格技术民主思想理论意义及评价
    4.1 芬伯格技术民主思想与以往哲学家的不同
    4.2 芬伯格技术民主思想对同时代技术哲学家的影响
    4.3 芬伯格技术民主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观法;费恩博格的技术批判理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刘晓玉;;论芬伯格的新技术批判理论的诞生[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朱春艳;;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内涵[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朱春艳;;费恩伯格对马克思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批判与重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1期

5 孙丽;;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6 安维复;走向社会建构主义:海德格尔、哈贝马斯和芬伯格的技术理念[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6期

7 朱凤青;;芬伯格人道主义技术思想探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01期

8 朱凤青;;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评析[J];理论探讨;2008年01期

9 殷华成;;论安德鲁·芬伯格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想[J];理论探讨;2010年01期

10 孙浔;;技术民主的两条道路——哈贝马斯和芬伯格技术政治学比较研究[J];兰州学刊;2008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吕仲华;论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中的现代性图景[D];清华大学;2004年

2 金辉;芬伯格技术本质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李娜;芬伯格技术设计思想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31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31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a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