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认知科学视域下柏格森直觉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20:25
   直觉作为一种方法、一种心理现象、一种认知方式,其本身就是认知科学的研究范围。而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虽说处在不断蓬勃向上发展的阶段,但其理论根基仍然是理性的科学计算,所有的计算机模型都逃不过丘奇—图灵论题的检验。通俗的讲现在依靠科学符号所构建起的一切辉煌的科技成就都是在形式化可操作的逻辑因果规律背景下的产物。而这些恰恰是柏格森的直觉思想所批判的,柏格森认为形式化的符号系统构建的科学体系不能产生现实生活的意义和对生命自身的理解,它是对不断流变着的事物的静止的、割裂的、片面的分析,这些科学分析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个概念化的世界,失去了事物作为其本质的东西,要想达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必须依靠直觉的方法。柏格森坚持的理智——科学——形而上学和本能——直觉——新形而上学这两条不同道路,理智不断向外作用于世界,直觉向内把握生命。认知科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生命的奥秘,依靠传统的理智——科学的路径对生命的探索已经不够完善,为此,亟需寻找一种新的路径方法去补充现有的科学研究体系。柏格森提出的直觉方法是对现有科学体系做出补充的积极尝试,其灵感、思路值得认知科学家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学位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B565.5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研究现状
        2.现状分析
    (三)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柏格森的“直觉”思想内涵探析
    (一)柏格森“直觉”思想的理论基石分析
        1.绵延
        2.时间
    (二)柏格森直觉方法论之内容考察
        1.本能与智力的差别
        2.直觉产生于本能
        3.直觉的运作
    (三)传统直觉与柏格森“直觉”之异同探析
        1.关于直觉的几种传统观点
        2.传统直觉观与柏格森“直觉”的区别
二、认知科学对柏格森“直觉”思想的继承与弘扬
    (一)理性认知的局限
        1.哥德尔不完全定理揭示出形式逻辑方法的局限
        2.符号系统的边界
    (二)认知科学发展的盲区
        1.身心关系问题
        2.意向性问题
        3.意识难题和解释鸿沟
    (三)直觉—认知方式的未来走向
三、柏格森“直觉”思想的当代价值评析
    (一)柏格森“直觉”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柏格森“直觉”思想的主要局限
        1.现实操作性较差
        2.带有较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三)柏格森“直觉”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1.柏格森“直觉”思想对当代科学创新的积极影响
        2.柏格森“直觉”思想对人们解放思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文学容;;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柏格森生命绵延说的现实启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2 张峰;栾栋;;生命的双重观照——论柏格森美学的动态发展[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3 韩培姿;;柏格森“绵延与自由”思想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7期

4 费多益;;实在的两种秩序——柏格森的心身观及其当代发展[J];世界哲学;2017年05期

5 吉米纳·卡纳莱斯;晨飞;;相对论未能获得诺贝尔奖,这位哲学家曾推波助澜[J];飞碟探索;2016年10期

6 ;亨利·柏格森[J];高中生学习(试题研究);2017年Z1期

7 韩清玉;;作为认识论的“直觉”说与艺术自律性——兼及柏格森与克罗齐的比较[J];艺术学界;2017年01期

8 张峰;;柏格森研究现状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3年11期

9 阳海英;;浅析柏格森夫妇对亚历山德拉的影响[J];名作欣赏;2012年24期

10 罗跃军;;论柏格森“绵延”概念之内涵及其对过程哲学的影响[J];求是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修义;;论柏格森的非理性主义[A];外国哲学(第6辑)[C];1985年

2 朱鹏飞;;梁启超对柏格森“绵延——直觉”说的接受与发展[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高宣扬;;重新评价柏格森及其对当代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创造的进化》发表100周年纪念[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姚全兴;;梁启超与柏格森生命美学[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王礼平;;差异与表象的毁灭——略论德勒兹与柏格森之间的渊源关系[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杨大春;;从法国哲学看身体在现代性进程中的命运[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永标;;梁启超的学术思想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李伏清;彭文桂;薛洁;;论李石岑对柏格森思想的引介和评析[A];长江流域区域文化的交融与发展——第二届巴蜀·湖湘文化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高瑞泉;;“新唯识论”与柏格森生命哲学[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礼平 浙江大学哲学系;柏格森:寻回“差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柳鸣九;说说柏格森[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叶秀山;做哲学的辛苦[N];人民政协报;2000年

4 武炳新;一位喜欢翻动石头的人[N];中国邮政报;2002年

5 北京大学哲学系 赵敦华;创造进化的动力来自生命自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陈立栋;从韦伯、柏格森到胡塞尔:舒茨思想理论形成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孙绍振;“错位”的幽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 张保振;时间遐思[N];学习时报;2012年

9 吉狄马加;诗性的生命状态[N];中华读书报;2016年

10 郭铮祺 成都指挥学院;虚荣心不是荣誉感[N];人民武警;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礼平;存在的呐喊[D];复旦大学;2005年

2 赵伟;时间与创造[D];复旦大学;2011年

3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4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良发;梁漱溟历史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亚楠;《柏格森:超越人类境界的思考》(第二章)翻译实践报告[D];郑州大学;2019年

2 周浩;认知科学视域下柏格森直觉思想探究[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9年

3 姜美含;柏格森的喜剧审美观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4 姜鹏;审美与伦理:柏格森“绵延”的二重奏[D];河南大学;2018年

5 刘春晓;柏格森生命伦理思想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黄翩;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认识论[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年

7 刘文豪;柏格森和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比较[D];东南大学;2017年

8 邢晓红;柏格森记忆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9 冀永龙;柏格森生命冲动的伦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10 蔡其胜;柏格森自由意志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31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31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