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21:43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其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和个人化特征,使人们往往限于追求个人的利益得失,且偏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导致人的发展上的物化状态,限制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市场分工要求彼此交换来满足相互利益的本性,又强化了人的个体能力的单向度发展。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力取得的巨大进步,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个人的片面发展基础之上的。不扬弃片面性就不可能达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现实的个人”理论立足于现实生活,立足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排斥抽象的个人,这有助于祛除当代社会中的物化个人、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助于正确认识当代社会关系(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这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系统阐释了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来源、形成过程、主要内涵与基本特征及其当代价值。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提出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来源。历史背景:一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促使人的能力、素质得到发展的同时使人的状况不断恶化,这引起人的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随着19世纪30、40年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的政治地位不断提升,人的主体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人学思想得以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理论渊源主要来源于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代表者是康德的“人的德性”的思想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思想,以及马克思对施蒂纳“唯一者”思想的扬弃和超越。这为马克思实现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个人”的思想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形成过程: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个人”。马克思对“现实的个人”思想的阐述,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的类本质”。随着社会的发展,认识的深化,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阐述了“利己主义的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释了“人的本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了“现实的个人”思想,至此,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思想得以真正的确立。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要界定马克思“现实的个人”,就需要了解其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内涵可以被阐释为以下几点:是肉体的、有生命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与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的统一。通过对其内涵的掌握,我们可以将其特征归纳为如下三点:是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统一的人;是现实性和历史性相统一的人;是个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人。 第四部分主要阐释了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现实的个人”的理论意义是: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和出发点,有利于正确的理解人的本质的内涵,有利于正确的认识和解释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本矛盾规律,最终实现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的全面的发展。其现实意义是: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解决人与自然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尊重个人的物质利益与注重社会利益,有利于“现实的人”和“世界历史的人”的统一,实现普遍交往。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038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思路
    (五) 重、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提出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来源
    (一)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提出的历史背景
        1.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的异化
        2. 19 世纪 30-40 年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根据
    (二)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提出的理论来源
        1. 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人学思想
        2. 麦克斯-施蒂纳“唯一者”思想
二、马克思“现实的个人”的形成过程: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个人”
    (一)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的类本质”
    (二) 《神圣家族》中的“利己主义的人”
    (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人的本质”
    (四)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的个人”
三、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主要内涵
        1. “现实的个人”是肉体的、有生命的人
        2. “现实的个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3. “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与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的统一
    (二)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的基本特征
        1. “现实的个人”是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统一的人
        2. “现实的个人”是现实性和历史性相统一的人
        3. “现实的个人”是个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人
四、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理论意义
        1. 确立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
        2. 有助于正确把握人的本质
        3. 有助于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4. 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现实意义
        1. 有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 有助于解决人与自然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有助于尊重个人的物质利益与注重社会利益
        4. 有助于“现实的人”和“世界历史的人”的统一,实现普遍交往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仰海峰;“现实的个人”与人学形而上学的颠覆[J];长白学刊;2002年05期

2 马莉;;论马克思的个人观[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邓晓臻;“现实的个人”之人本维度及其与历史维度的关系[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1期

4 徐俊蕾;董晓红;;从“现实的个人”到“自由个性”——试论马克思哲学的终极关怀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5 姚二军;李凤英;;论社会转型期视阈下人的理性与非理性契合[J];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李西祥;;马克思历史辩证法视域里的“现实的个人”[J];教学与研究;2008年03期

7 张伟;;论马克思哲学“现实个人”理论及其当代审视[J];晋阳学刊;2008年01期

8 付长吉;;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及其价值[J];理论研究;1985年03期

9 陈章龙;从“现实的个人”看唯物史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袁明霞;;“现实的个人”及其对人的本质理解的意义[J];前沿;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831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31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d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