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李大钊调和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08:34
   在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人物。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之一,他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和政治家,更是一位思想家和学问家。调和思想是李大钊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和渗透于李大钊思想的各个方面,甚至包括人生态度,也对当时社会盛行的调和论思潮产生一定的影响。 李大钊调和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当时中国社会内部政治经济条件的刺激,亦有外部国际环境的推动。辛亥革命的爆发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和军阀纷争下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为李大钊调和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社会基础。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为李大钊调和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近代西方民主文化为李大钊调和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学理依据。 李大钊的调和思想内容丰富,在政治上,主张对立阶级阶层协力有容,倡导不同党派当备调和之美德、减少轧轹;在文化上,倡导古今东西文化调和,议会民众言论调和;在社会生活上,倡议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之间的调和,力倡简易生活与繁复生活之间的调和。 李大钊深刻揭示了调和思想的本质问题,认为异样殊态是调和的本质状态,秩序与进步并举乃是调和的本质要求,肇于两让保于两存是调和的本质规定,相反质力交互作用是调和的本质机缘。 李大钊的调和思想不仅是一种世界观、宇宙观,更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它展现出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我国早期共产党人追求和谐文化的情怀。在我们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该从李大钊的调和思想中汲取精神文化资源,并进一步认清李大钊调和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B26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李大钊调和思想的基本内涵
    2. 李大钊调和思想的历史地位
    3. 李大钊调和思想的研究状况
1. 李大钊调和思想的形成
    1.1 李大钊调和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1.1 辛亥革命激发了人们对民主共和的和谐向往
        1.1.2 军阀纷争迫使人们思考矛盾生活的和解之路
        1.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人们普遍期待和平转机
    1.2 李大钊调和思想形成的文化渊源
        1.2.1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是李大钊调和思想的深厚基础
        1.2.2 近代西方民主文化是李大钊调和思想的理论来源
        1.2.3 新文化运动重要人物和谐观是其思想的直接来源
    1.3 李大钊调和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1.3.1 李大钊调和思想培基萌芽时期(1913—1916)
        1.3.2 李大钊调和思想形成发展时期(1917—1918)
        1.3.3 李大钊调和思想转变弱化时期(1919—1927)
2. 李大钊调和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李大钊关于政治的调和思想
        2.1.1 倡导不同党派增进调和以减少轧轹
        2.1.2 主张对立阶级阶层之间的协力有容
        2.1.3 力促各种势力分子当备调和之美德
    2.2 李大钊关于文化的调和思想
        2.2.1 倡导东西动静文明之调和
        2.2.2 倡导新旧古今文化之调和
        2.2.3 倡导议会民众言论之调和
    2.3 李大钊关于社会的调和思想
        2.3.1 主张精神之事业与实际之事业的调和
        2.3.2 倡议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之间的调和
        2.3.3 力倡简易生活与繁复生活之间的调和
3. 李大钊调和思想的本质
    3.1 异样殊态是调和的本质表现
    3.2 秩序与进步并举乃是调和的本质要求
    3.3 肇于两让保于两存是调和的本质规定
    3.4 相反质力交互作用是调和的本质机缘
4. 李大钊调和思想的意义和局限
    4.1 李大钊调和思想的进步意义
        4.1.1 宇宙现象一切由调和而成的思想揭示了世界发展的动力之一
        4.1.2 主张人类是互助着友爱着生活的认识反映了历史和人生规律
        4.1.3 认为调和是事物存在的常境的观点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4.2 李大钊调和思想的历史局限
        4.2.1 在调和论中缺乏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本质的认识
        4.2.2 在调和论中未能严格区分新旧事物之间质的差异
        4.2.3 调和论在矛盾尖锐环境下造成被利用被诟病的结局
结语
    1. 李大钊调和思想展示出共产党人追求和谐文化的情怀
    2. 在和谐文化背景下李大钊调和思想更加凸显其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萍;;试论荧屏上李大钊形象的塑造[J];电影文学;2011年1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健;;当前美欧关系演变规律探究[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2 任慧子;曹小曙;李丹;;乡村聚落历史空间演化及其内部关联网络——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中心副研究员 张春;南部苏丹独立的中国应对[N];东方早报;2011年

2 胡若愚;菅直人留任,美国人安心[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南非前总统 非洲联盟苏丹问题高级执行小组主席 塔博·姆贝基;苏丹和非洲的未来[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上外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教授 苏长和;不可取的天下体系观[N];东方早报;2011年

5 栾忠信;周总理教导我写好新闻[N];中国纺织报;2011年

6 谢克;岛内“一池绿色”为什么而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7 刘中民;乱局为何在中东迅速蔓延[N];国防时报;2011年

8 师琰;一张空椅子引发的地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9 苏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会长;挫折中学习 危机后崛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南方周末记者 秦轩;南海风波:老问题与新角色[N];南方周末;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潘祥超;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小平;李大钊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李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朱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晓兰;审视与批判:《晨钟报》视域中的民初社会[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平家秀;李大钊调和思想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2 康占红;李大钊经济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袁仁景;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邹阳;李大钊新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华;李大钊现代化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陈永典;李大钊前期政治哲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7 孙静;李大钊的宗教社会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楠;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舒;李大钊的生命哲学思想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10 陈琳;李大钊人生哲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4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34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2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