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陈梦雷易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19:06
   清初是学术思想转变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民间学者反思明末思想的流弊,对“空谈心性”的后期理学进行了猛烈地批判,开始重视经学,注重学术的经世致用,促成理学向经学回归;而与此同时,官方推崇程朱理学,并定程朱理学为官学哲学思想,也提倡学术的经世致用,是从明末陆王心学向程朱理学的过渡。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陈梦雷的易学首尊朱熹易学,又吸收、融合王弼、程颐、来知德、苏轼、《周易正义》《周易大全》等的思想,完成“理、数、象、占”四个方面兼顾的解易著作——《周易浅述》。 目前对《周易浅述》的研究较少,仅潘雨廷先生的《论陈梦雷、杨道声的易学》、周振甫先生的《周易译注》、汪学群先生的《清初易学》等有涉猎。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周易浅述》的易学思想进行深入、系统地挖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陈梦雷易学的时代背景和思想的来源。寻找时代和易学思想的来源,为系统研究他的思想做准备。这一时代的学术从王学向朱学转变,朱熹理学被清廷确为官方哲学。他在思想上,以《周易本义》为主,兼及《周易注疏》、《程氏易传》、《苏氏易传》、《周易大全》、《周易集注》等易学著作。 二、“不可为典要”的易学解释学原则。通过确定这一开放的原则,打破一家之说的局限,为更加合理地解释《周易》奠定基础。在论述陈梦雷易学解释学原则的同时,探讨他的易学解释学原则的价值。 三、“未有书而先有理”的成易观。陈梦雷通过阐释《易》之成书、《易》之体用、《易》之乾坤诸方面的问题,提出“未有《易》之书而先有《易》之理”、“至精至变至神,《易》之体;惟深惟几惟神,《易》之用”、“《易》乃写乾坤之理”的见解,展现自己的成易思想。 四、“理数之备于象”的象数观。在“象蕴理数占”的前提下,陈梦雷合理使用取象方式,接受了八节卦气思想,综合已有的爻象观念和易数学说,形成自己的象数思想。 五、“万物唯人最灵”的义理观。陈梦雷对太极、无极、阴阳、神、道等一系列的命题做了解读。在已有思想的基础上彰显人的价值,并进一步讨论了伦理规范与道德要求,提出“修身”与“修心”并重的修养原则。又对“理”、“性”、“命”、“天地”、“吾心”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六、“抑阴扶阳,以终其身”的经世观。在经世致用的思潮下,陈梦雷通过研易提出“抑阴扶阳,随时守正”、“改过惕厉,以终其身”作为治世与立命的方针,展现了他对为官之道与理想政治的构想,体现出易学精神的时代价值。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B22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学术背景与思想来源
    (一) 清初学术的特点
    (二) 易学思想的来源
二、“不可为典要”的易学解释学原则及其价值
    (一) 易学解释学原则的内涵
    (二) 易学解释学原则的价值
三、“未成书而先有理”的成易观
    (一) 《易》之成书:“未有《易》之书而先有《易》之理”
    (二) 《易》之体用:“至精至变至神,惟深惟几惟神”
    (三) 《易》之乾坤:“《易》乃写乾坤之理”
四、“理数之备于象”的象数观
    (一) “互变犹未卦、错综属意求”的取象
    (二) “八节”卦气学说
    (三) “比应”与“主卦”的爻象学说
    (四) “天地之数即河图之数”的易数说
五、“万物唯人最灵”的义理观
    (一) “太极而生阴阳,阴阳仍归于无极”
    (二) “万物以人为首”
    (三) “性命之理在天地者皆在吾心”
六、“抑阴扶阳,以终其身”的经世观
    (一) “抑阴扶阳,随时守正”
    (二) “改过惕厉,以终其身”
总结:陈梦雷易学的意义及对当今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鑫进;吴祝元;;湘西苗女服装刺绣符号刍议[J];艺海;2011年08期

2 陈蔚松;;折笔分类与数字信息[J];中国文字研究;2009年00期

3 萧汉明;陈仁仁;;船山易学哲学体系简论[J];船山学刊;2011年03期

4 杨华祥;祁绍明;;“恒德”与“损益”:先秦《周易》义理的核心思想[J];世纪桥;2011年15期

5 宋锡同;;建国六十年来大陆易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现代哲学;2011年04期

6 宋野草;詹石窗;;蔡清易学思想考论[J];东南学术;2011年03期

7 张世亮;;方以智的“太极不落有无”说[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克宾;朱熹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崔伟;李觏易学视野下的经世之学[D];山东大学;2012年

3 刘成汉;从《周易》象数、义理看中医学的六经、八纲辨证[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4 苏晓晗;船山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韩慧英;尚秉和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尚信;今、帛、竹书《周易》卦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易晴;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砖雕壁画墓图像构成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8 官岳;来知德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杨天才;《周易正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壮维;“方阵”卦序的构拟及《周易》初始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永振;陈梦雷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辛翀;象数易的合自然性思维模式探析[D];山西大学;2003年

3 杨学祥;魏荔彤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罗会斌;中医运气学说与汉代象数易学[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龚传星;道在术中[D];四川大学;2007年

6 赵振国;马王堆帛书《衷》篇《易赞》章新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苗建荣;阮籍易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8 肖满省;从左传、国语看春秋卜筮之道与易学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牛晓霆;门光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高新满;胡炳文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35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35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8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