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荀子修养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00:28
   荀子的修养论思想一方面来源于孔子“仁”与“礼”思想,荀子认为,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修养拥有“仁”这一特质的;“礼”规范着人的行为,为修养提供依据。其思想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其个人观点,在其“天人”关系的思想中,荀子认为,人拥有自己的意志不受上天所制约,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自己的品行,这为修养提供了可能性;而荀子的“性恶”观点又认为人性本恶,如果想化解先天之“恶”,就必须要“化性起伪”,通过后天进行修养,这为修养提供了必要性。基于此,荀子提出了修养的方法,他认为,修养与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圣人也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才得以成圣的,因此,“学”不仅是修养的首要方法,同时也是修养的基础;在修养过程中,内在的心性修养也是不可忽视的,荀子指出,人之所以会受到蒙蔽是因为人没有把“心”养好,把“心”养好能够实现“虚壹而静”达到“大清明”的境界,进而就可以“解蔽”知天下大道了,所以“养心”是修养内在方面的重要手段;修养的外在方面即为“循礼”,荀子的礼学思想丰富深厚,其修养论也是以礼学思想为核心进行展开的。他认为,修养最终是要将所学落实到对“礼”的实践之中,因而循礼是修养外在方面不可缺少的途径。荀子认为,修养过程中有士、君子、圣人这三种境界,其中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圣人,若想达到最高境界,就要不断学习,同时将内在修养与外在修养相结合,把圣人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荀子的修养论思想对当时社会有着深刻的历史影响,其修养论中包含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也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B22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修养论的理论依据
    1.1 孔子“仁”“礼”思想
    1.2 “天人”思想
    1.3 “性恶论”
第二章 修养的基础—学
    2.1 学之必要性
    2.2 学之内容
    2.3 学之方法
        2.3.1 专一与积学
        2.3.2 自省与假于物
        2.3.3 近贤师
        2.3.4 择环境
第三章 修养的内在方面-“养心”
    3.1 “解蔽”缘由
    3.2 “心”为何物
    3.3 “养心”以“虚壹而静”
        3.3.1 “养心”
        3.3.2 “虚壹而静”
第四章 修养的外在方面—循礼
    4.1 礼之重要性
    4.2 循礼
        4.2.1 个人言行
        4.2.2 家庭之礼
第五章 修养的境界
    5.1 士、君子、圣人三种境界
        5.1.1 三种境界的具体含义
        5.1.2 三种境界的总体联系
    5.2 修养的最高境界
第六章 修养论的意义
    6.1 修养论的历史意义
    6.2 修养论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秀霞;冯晨静;;孟子“自得”学习修养论对学生德育的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年03期

2 史少博;叶晓丽;;顾宪成“修、悟并重”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启示[J];学术交流;2017年01期

3 陈碧强;;杨慈湖的道德修养论——以“改过”说为中心[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4 肖浩辉;站在时代的前列——读《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论》[J];学习导报;2005年10期

5 东方朔;;孟子道德修养论探析[J];学术月刊;1988年05期

6 侯宾;;以静求道:陈献章主静特色的儒家修养论[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郭蔚然;;从“二善”说到“史德”论:明清时期史家修养论的总结[J];学习与探索;2016年10期

8 周发源;;与时代同行——《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论》评介[J];求是;2007年07期

9 张雨;;从佛教道德修养论的视角浅析我国道德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09期

10 袁自煌;大学领导者人文修养论析[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文玉;荀子修养论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2 姚双;退溪和栗谷修养论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3 孙吉坤;魏晋玄学道德修养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韩静;陈亮道德修养论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飞;修养论视域下的“致良知”及其价值[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6 程海霞;唤醒沉睡的道德自觉——朱熹修养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7 王姗姗;老子道论与物质时代的修养之道[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周妍;先秦静范畴的修养论意蕴及逻辑演化[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刘波涛;《论语》修养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10 邓梦军;庄子修养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5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35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0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