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试论《天工开物》研究的“文化嵌入范式”

发布时间:2020-10-13 15:32
   近半个世纪以来,深受实证主义科学观影响的“李约瑟范式”主导着对《天工开物》的研究。这种范式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以西方现代数理实验科学的标准去梳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科学和技术。一方面,“李约瑟范式”确实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功不可没!另一方面,它却使这些研究脱离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历史语境。近年来,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与技术研究、科学解释学、科学修辞学、后现代科学哲学等研究的蓬勃兴起,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不能把科学技术与历史文化割裂开来,反过来特别注重研究科学技术产生与发展背后的“文化性”和“历史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和技术具有“文化嵌入性”越来越成为学界共识。德国汉学家薛凤(Dagmar Sch?fer)所著的《工开万物》正是在这种共识下研究《天工开物》的重要成果。本文认为薛凤由此开创了《天工开物》研究的“文化嵌入范式”,笔者力图对该范式下的《天工开物》研究展开论证与探讨:首先,以《天工开物》的产生背景为出发点,对其知识分类标准、呈现形式展开研讨,以“文化嵌入”的立场与方式明确其历史地位;其次,研讨“李约瑟范式”主导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原因、贡献与缺陷,并指出此种范式下《天工开物》研究的不合理性;再次,进一步论证和探讨薛凤在“文化嵌入范式”下《天工开物》研究的必要性、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宋应星的整体思想与生活境遇中对《天工开物》进行解读,进一步指出其知识性质是文化与技术相互嵌入性的实践知识,这更加贴近中国古代技术知识的原本状态。
【学位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N0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2、作为中国古代技术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
    2.1《天工开物》产生于对生产实践的观察与总结
    2.2《天工开物》技术知识分类的标准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需求
    2.3《天工开物》技术知识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
    2.4《天工开物》技术知识的文化嵌入
    本章小结
3、《天工开物》研究的“李约瑟范式”批判
    3.1“李约瑟范式”的实质
    3.2“李约瑟范式”对《天工开物》研究的主导
    3.3“李约瑟范式”的贡献
    3.4“李约瑟范式”对《天工开物》的解读的误区
    本章小结
4、《天工开物》研究的范式转换及“文化嵌入范式”的开启
    4.1 何为“文化嵌入范式”
    4.2“文化嵌入范式”及其产生的背景
    4.3“文化嵌入范式”转换的必要性
    4.4“文化嵌入范式”转换的合理性
    本章小结
5、“文化嵌入范式”下的《天工开物》研究
    5.1 从宋应星的生活境遇中解读《天工开物》
    5.2 从宋应星思想整体中解读《天工开物》
    5.3《天工开物》技术知识的生活世界基础
    5.4《天工开物》技术知识与二气五行理论的内在关联
    本章小结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智广元;;“李约瑟问题”的中西文化比较解读及其启示[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钱永红;;李约瑟与竺可桢的中国科学史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孙梅;;中西方科学思想的“范式”比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李约瑟;;中国科学与技术的现状和前景[J];科学文化评论;2008年05期

5 邓波;贺凯;;试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与工程知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10期

6 徐金;;论胡塞尔对实证主义科学观的批判[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闫喜凤;;当代世界科技进步及其社会影响[J];理论探讨;2006年05期

8 邓波;徐惠茹;;让科技与人文在工程中融合[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12期

9 戴建平;李约瑟、李约瑟问题与《中国科学技术史》[J];科技与经济;2003年01期

10 刘兵;若干西方学者关于李约瑟工作的评述——兼论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编史学问题[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839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39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f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