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元和丁若镛的哲学思想比较
发布时间:2020-10-16 22:19
颜元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的创始人。他以“复古”为名,以富国强兵、民安物阜为宗旨,崇尚艺能,注重实践,力倡实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别具—格。他主张“理气一致”,“理在事中”。他反对宋儒静坐悟道和无不知的见解,而主张“由行得知”、“习事见理”,认为真知必须在事物中“亲下手一番”才有所得。这和近代实验主义者重视动的、活的、直接的、经验的知识论颇为相近。 丁若镛是朝鲜李朝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朝鲜实学学派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也倡导返回中国传统儒学,到先王之道中去探求儒学真谛,从中找寻改革当时社会的依据。丁若镛对“先王之道”的阐扬,对当权学者的攻讦,对宋儒不遗余力的挞伐,轰动了当时的朝鲜半岛,对以后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朝鲜思想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颜元和丁若镛都是独具特色的思想家,二者的思想在各自的哲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同时二人生活的时代大致相近,社会都处在历史转折时期,其哲学思想都具有积极应对形势变化的强烈的经世精神。他们二人都提倡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知识和人的重要性。 对他们二人的思想进行比较很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他们是著名的儒学思想家,都在实学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并且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加上中朝两国文化的密切联系,颜元和丁若镛的思想实质上有着明显的共陛。但因各自国情不同,生平经历和思维方式各异,所以二者的思想又各具特色。文章的绪论部分,记述了本文从仁学、礼学和人性三个方面来论述颜元和丁若镛思想异同的原因以及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等等。第二章对他们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加以简单的叙述,通过时代和背景的比较来说明他们思想当中相似部分和分歧部分的根源。第三章主要对他们的人性思想进行比较,首先对孔孟的人性思想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对朱熹的人性思想进行论述,目的在于把明清之前的儒家人性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归纳,之后对颜元和丁若镛的人性思想分别进行阐述,最后通过一个小结来总结出他们思想当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四章主要是对他们的仁学思想进行比较。第五章主要是对他们的礼学思想进行比较。第六章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对颜元和丁若镛的哲学思想在各自国家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学位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B24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颜元和丁若镛的生平及所处时代背景
2.1 颜元的生平和所处时代背景
2.1.1 生平际遇
2.1.2 时代背景
2.2 丁若镛的生平和所处时代背景
2.2.1 生平际遇
2.2.2 时代背景
2.3 小结
第三章 颜元和丁若镛人性思想比较
3.1 儒家重点人物人性思想介绍
3.1.1 孔孟的人性思想
3.1.2 朱熹的人性思想
3.2 颜元的人性思想
3.2.1 对宋儒人性论的批判
3.2.2 人性的内涵
3.3 丁若镛的人性思想
3.3.1 对宋儒人性论的批判
3.3.2 人性的内涵
3.4 小结
第四章 颜元和丁若镛仁学思想比较
4.1 儒家重点人物仁学思想介绍
4.1.1 孔孟的仁学思想
4.1.2 朱熹的仁学思想
4.2 颜元的仁学思想
4.2.1 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4.2.2 实现仁的目标
4.3 丁若镛的仁学思想
4.3.1 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4.3.2 实现仁的目标
4.4 小结
第五章 颜元和丁若镛礼学思想比较
5.1 儒家重点人物礼学思想介绍
5.1.1 孔孟的礼学思想
5.1.2 朱熹的礼学思想
5.2 颜元的礼学思想
5.2.1 礼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5.2.2 实现礼的途径
5.3 丁若镛的礼思想
5.3.1 礼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5.3.2 实现礼的途径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3848
【学位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B24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颜元和丁若镛的生平及所处时代背景
2.1 颜元的生平和所处时代背景
2.1.1 生平际遇
2.1.2 时代背景
2.2 丁若镛的生平和所处时代背景
2.2.1 生平际遇
2.2.2 时代背景
2.3 小结
第三章 颜元和丁若镛人性思想比较
3.1 儒家重点人物人性思想介绍
3.1.1 孔孟的人性思想
3.1.2 朱熹的人性思想
3.2 颜元的人性思想
3.2.1 对宋儒人性论的批判
3.2.2 人性的内涵
3.3 丁若镛的人性思想
3.3.1 对宋儒人性论的批判
3.3.2 人性的内涵
3.4 小结
第四章 颜元和丁若镛仁学思想比较
4.1 儒家重点人物仁学思想介绍
4.1.1 孔孟的仁学思想
4.1.2 朱熹的仁学思想
4.2 颜元的仁学思想
4.2.1 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4.2.2 实现仁的目标
4.3 丁若镛的仁学思想
4.3.1 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4.3.2 实现仁的目标
4.4 小结
第五章 颜元和丁若镛礼学思想比较
5.1 儒家重点人物礼学思想介绍
5.1.1 孔孟的礼学思想
5.1.2 朱熹的礼学思想
5.2 颜元的礼学思想
5.2.1 礼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5.2.2 实现礼的途径
5.3 丁若镛的礼思想
5.3.1 礼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5.3.2 实现礼的途径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植彬;试论我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颜元的思想倾向[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6年01期
2 华莹;略论颜元与墨子的同与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商国君;先秦儒家人性论辨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王广;论颜元对儒家修身思想的创新[J];理论学刊;2003年03期
5 彭林;;论丁若镛对朱熹《中庸章句》心性说的批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阎钢,唐艳艳;论儒家仁学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价值[J];天府新论;2005年05期
7 郭振香;论孔子仁学的尚情特征[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会霞;朱熹仁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43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43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