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学位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B089.1;C913.68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问题的提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当前研究综述
1、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概念的界定
2、《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3、资本主义社会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在当前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兴起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得以发展的现实动因
一、选举权、工作权、生存权的追求
二、真正人权的缺失
三、传统女权主义的弊端
(一) 对理性的过分高扬而忽略了个人理智的局限性
(二) 改良主义的理论方法无法触及女性受压迫的根源
四、激进女权主义的不足
(一) 过于强调形式上的平等而忽略了对实质上的平等的追求
(二) 过于强调男女的差异及对立的方面,而没有看到男女的同一性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发展的初始地平
一、私有制是阶级社会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二、妇女解放的根本标志是男女平等
三、社会主义道路是妇女解放的必由之路
四、妇女解放的社会条件
第二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路径选择
一、统一论——男女两性关系上的乐观主义
二、结合论——消灭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突破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西方女权主义的相互借鉴
一、两种理论相互借鉴何以可能
二、西方女权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收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西方女权主义的借鉴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批判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方法论的批判
一、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分裂
二、总体性的方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区别
一、阶级观点的差异
二、当代妇女解放问题
(一) 当今世界女性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 马克思主义:妇女真正人权追求的归宿
结语 走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一、政治纬度
二、物质纬度
三、文化纬度
参考文献
致谢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小丹;范崇山;;五四时期的苏州《妇女评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2 戚国华;从现、当代爱情题材的小说看妇女解放的历程[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3 邹海燕;妇女解放要从自身做起──试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李涯;苏区妇女解放实践初探——以川陕根据地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关威;新文化运动与陈独秀的妇女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6 王倩;;从严别男女政策看太平天国妇女的社会地位[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廖胜;王晓南;;太平天国妇女参政为官新论——兼论妇女参政为官不能作为太平天国解放妇女的主要论据[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8 雷玉梅;刘静秋;;是堕落?是自杀?还是出走?——试论安娜形象的现实意义[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7期
9 张军亭;;20世纪初中国妇女参政运动兴起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Alan Mairson;常韦娜;;长颈女的苦闷[J];海外英语;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兴梅;近代中国反缠足的努力与成效述略[D];四川大学;2006年
3 那瑛;“离家”与“回家”[D];吉林大学;2008年
4 付静;古罗马妇女美德:男性意识形态和妇女的应对(约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智勇;《改造》杂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凤;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9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克霞;革命与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文利;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9年
2 于善彬;晚清妇女解放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谢思;民族国家与性别政治——历史记忆中的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妇女解放[D];云南大学;2010年
4 武小华;试论鲁迅的女性观照[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5 黑坂雅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妇女解放问题[D];西北大学;2001年
6 李吉莲;《大公报》与清末妇女解放[D];河南大学;2005年
7 牛志学;略论殖民地时期印度妇女的解放[D];郑州大学;2007年
8 刘云;陈衡哲女性观解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陆兴忍;论中国女性主义批评滥觞的本土话语资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赵陈君;未完成的“女性”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45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45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