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对唯物史观的批判与唯物史观的当代性问题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B08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导论
1 问题的起源与时代背景
2 韦伯的解释社会学概要
3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二 对经济基础问题的批判
1 对唯物史观方法论的批判
2 经济基础与经济因素问题
三 对政治制度问题的批判
1 官僚科层制问题
2 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批判
四 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批判
1 正当性问题
2 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
五 唯物史观的当代性问题
1 韦伯与马克思的关系问题
2 韦伯的批判对唯物史观的影响
3 唯物史观的当代意义
结语
注释
参考书目
后记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3 陈燕君;;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意蕴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许徐;;解读“韩流”:一次成功的文化转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海滨;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苗苗;阿尔都塞意识形态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源及其突破性贡献[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小军;萨特实践观与马克思实践观之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魏红娟;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比较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周强智;校园暴力视野下的校园警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7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47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