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理性精神与中国现代社会

发布时间:2020-10-24 12:35
   理性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在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然而,现代中国理性精神的树立却面临着来自传统思维惯性和西方非理性哲学思潮的双重冲击。拯救,需要返本追宗,也需要其它民族智慧的启发。如果利用现代社会文明成果为中国的崛起服务,就要从西方哲学的视角审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要透视出自己的伟大,从而找到中国传统哲学融入现代社会的路径。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辨析和澄明,提出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与现代西方哲学存在话语沟通途径,证明对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重改造是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进路,进而确立重构中国现代社会理性精神的主题思想。文章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分析理性精神及其价值。从把握理性精神产生的古希腊哲学历史源头入手,分析近代以来理性精神的历史顺承以及得到的充分张扬,辨析非理性思潮的冲击,论证理性精神是不拘泥于时代的推进社会进步的主要精神力量。 然后,探讨中国传统哲学理性精神的缺乏。分析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对理性精神形成的限制,反思其原因,指出缺乏理性精神导致的科学精神与民主精神的缺乏以及哲学与语言的政治化倾向的后果,论证中国传统哲学的非理性与现代西方的非理性哲学思潮的异同,进而肯定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现代西方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接轨的途径。 最后,提出重构中国现代社会理性精神的主题思想。主要解决前两章提出的问题:第一,论述马克思对理性与非理性的超越,落脚点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上面,进而确立理性与非理性在哲学意义上的可交融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论根据;第二,立足中国非理性哲学传统的实际寻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契合点,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性与现代性弥补中国传统文化理性精神的不足,确立创造融汇东西方理性精华的新的哲学理性的目标。 文章结尾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建构中国现代社会理性精神任重道远。
【学位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B0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理性精神及其价值探析
    (一) 理性与理性精神
        1. 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
        2. 近代哲学中的理性精神
    (二) 非理性思潮
        1. 非理性思潮的产生
        2. 非理性思潮评价
    (三) 理性精神与人类进步
        1. 在形而上学的维度上,理性是思维与存在统一的依据
        2. 在知识论的维度上,理性是人类的形式抽象能力
        3. 在社会进步的维度上,理性是科学与民主的前提条件
        4. 在哲学发展的维度上,理性是合理性概念产生的根基
二、中国传统哲学理性精神的缺乏
    (一)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理性精神形成的限制
    (二) 中国哲学缺乏理性精神的原因
        1. 从觉醒途径上看,中国哲学是审丑觉醒而非审美觉醒
        2. 从社会关系的维系力量上看,古代中国依靠血缘而非契约
        3. 从哲学路向上看,中国哲学是早熟的而非典范的
        4. 从思维方式上看,中国语言是形象的而非抽象的
    (三) 缺乏理性精神的后果
        1. 思维形式化因素的缺乏,导致科学精神的缺乏
        2. 实践理性的理论理性支撑不足,导致民主精神的缺乏
        3. 理性哲学不独立,导致哲学与语言的政治化倾向
    (四) 中国传统哲学的非理性与现代西方的非理性哲学思潮的异同
        1. 二者不同之处
        2. 二者可沟通之处
三、重构中国现代社会理性精神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理性与非理性的超越
        1. 马克思对理性精神的肯定与超越
        2. 马克思对具有“神性”特征的理性的批判
        3. 马克思对非理性因素即感性直观优先地位的论证
        4. 马克思对理性与非理性的超越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社会
        1. 立足中国非理性哲学传统的实际寻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契合点
        2. 马克思的理性与现代性对中国民族传统理性精神不足的弥补
    (三) 确立创造融汇东西方理性精华的新的哲学理性的目标
        1. 确立马克思哲学的指导性地位
        2. 吸收现代西方哲学的后理性主义精华
        3. 挖掘中国传统哲学的优长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晓明;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向何处去?[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5年03期

2 朱元琼;谈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与互渗[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朱葆伟;;理性与合理性论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孙利天;纯粹理论生活的理想[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6期

5 文兵;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永强;理性文明的追问[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54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54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3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