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普遍性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B089
【文章目录】:
引言
一、理解与解释学的普遍性
(一) 伽达默尔的理解观
1、理解观与解释学
2、理解的有限性
3. 理解的实践性
(二) 作为追问方式的会话
1、会话的解释学根据
2. 会话模式对传统“问题-解决”模式的超越
(三) 从合理知识到“自由知识”
1. 合理知识及其条件
2、自由知识及其条件
二、语言与解释学的普遍性
(一) 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语言转向
(二) 语言工具主义的困境
1、语言工具主义的主要立场
2、作为工具的语言导致自身的式微
3. 合法的语言表达与哲学使命之间的冲突
(三) 伽达默尔的“普遍语言观”
1、“普遍语言观”的主要立场
2、作为“事件”的语言对工具性语言的超越
(四) 语言基础上“主-客”分裂的弥合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承诺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艺楠;;从解释学视角看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2 孙玉伶;;浅谈非语言交际的使用[J];学周刊;2011年15期
3 宁岩;;从概念范畴角度解析概念结构的普遍性特征[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康宇;;论魏晋《论语》学的言说范式[J];人文杂志;2011年04期
5 顾友仁;;解释学语境中的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4期
6 秦清芝;;重新解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及现实意义[J];前沿;2011年13期
7 李飒;;浅析人的个性与普遍性[J];学理论;2011年23期
8 覃承华;郭小娟;陆巧玲;;隐喻三性:普遍性、经验性及规约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9 魏明德;;对话、文化与普遍性[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1期
10 梁隆江;;解释词语的几种方法[J];文学教育(下);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德军;理解生命[D];复旦大学;2010年
2 陈海飞;论理解——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解释学重建[D];苏州大学;2004年
3 赵乐静;可选择的技术:关于技术的解释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4 韩梅;自身与他者的辩证关系[D];复旦大学;2012年
5 亓光;政治诠释学视域中的公正[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李海星;普遍的人权与人权的普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犹家仲;《诗经》的解释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9 王聚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刘毅青;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华;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普遍性[D];山西大学;2006年
2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饶筠筠;时间视域转换对哲学解释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莫文甫;意义与文学解释有效性关系问题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程秀芳;音乐解释学导言[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郭建清;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解释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郑瑜;论法律解释[D];郑州大学;2007年
9 朱玲芳;解释的位置[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向修玉;当代西方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论纲[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6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56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