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创新实践社会发展动力论

发布时间:2020-11-04 14:19
   当今时代,创新大量涌现,推动社会向前迅猛发展。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应该对当今时代的特征——创新,作出应有的研究。研究创新有很多切入点。庞元正教授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哲学,应该抓住当今时代实践的新特征,以创新实践为基础,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本论文拟沿此路径阐释创新实践对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 社会一直处在永恒发展中。推动社会永恒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有多种观点,不胜枚举。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是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实质,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为重复往昔的样子是不能称作发展的。因此,创新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动力。这是论文的导论部分说明的内容。实践有三大基本形式: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科学实践,与此相对应,创新实践也有技术创新实践、制度创新实践和知识创新实践三种基本形式。技术创新实践是解决生产力发展中自身内在矛盾的根本手段,是生产实践的高级形式;制度创新实践是解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生产力之间矛盾的根本方式,是社会交往实践的高级形式;知识创新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的创新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创新,是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矛盾的根本手段,是科学实验的高级形式。实践还有教育实践、艺术实践等非基本形式,同样,创新实践也有教育创新实践、艺术创新实践等非基本形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创新实践推动生产力进步,是社会基本矛盾进化的发动机。技术创新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系统四类要素(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运筹性的综合因素: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渗透性因素:自然科学;准备性因素:教育)的进化。技术创新通过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实现了生产实践质上的飞跃,使生产力成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 制度创新实践推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及其他社会关系的进化,也是推动社会基本矛盾进化的另一台发动机。制度创新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社会交往发展的动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总是在变化的。这种改变必然促使制度的改变。制度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由生产决定,并且因生产资料的不同性质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是与一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往实践的发展程度相一致的。社会交往实践(包括生产交往实践)的发展,内在地要求制度不断做出调整、变革与创新,在化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中,推动社会持续进步。 知识创新对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作出新的揭示和发现,为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知识创新实践不仅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也通过理论的指导作用推动了实践的发展,并且,使人自身获得了全面的发展。现在知识创新成为创新最繁荣的场域,以至有人说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社会、知识时代。知识创新是社会发展先导的驱动力。 其他创新实践,如教育创新实践、艺术创新实践等促进了社会相关层面的发展。并且,各种创新实践协同起来,全面推进了社会永恒发展。总合起来说,有创新就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动力。 以上是正文二至五章分别说明了技术创新实践、制度创新实践、知识创新实践分别对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和各种创新实践对社会发展的全面推动。这些说明是在第一章对核心概念界定和既有动力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展开的。 第六章提出,要促进创新大量涌现,还要促进创新的运用,尽快地、最大程度地发挥创新实践的社会动力作用。 结语指出,实践唯物主义在当代必然响应创新的时代脉搏,走向创新实践唯物主义。 本论文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试图对创新实践社会发展动力理论进行更系统和更深入的阐述;本论文对创新实践的社会动力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结论,并根据这些结论对加速创新实践的社会动力作用提出了相关建议,期望对创新实践有所助益;本论文还在研究方法上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并把历史、逻辑和未来相统一,把对历史和今天的实证研究与对未来的预测与指导相统一;继承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进一步提出了知、行、得相统一的观点。希望这些细小的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相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有绵薄之功。
【学位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B03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文的选题意义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
    四、论文的逻辑结构
第一章 概念厘定和既有理论梳理
    第一节 概念的厘定
        一、创新的概念
        二、实践的概念
        三、创新实践的概念
        四、社会发展的概念
    第二节 既有理论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社会发展动力观点
        三、对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总结
        四、创新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动力
第二章 技术创新实践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一节 技术创新实践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意义
        一、生产力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作用
        二、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和人全面发展
    第二节 技术创新实践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和作用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二、技术创新实践直接推动生产力各要素进化
        三、技术创新实践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一、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考察
        二、当今时代技术创新的繁荣与竞争
        三、技术创新与生产力发展的未来
    第四节 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综合效应
        一、根本性技术创新引发社会重构
        二、现代技术创新引导人类社会走向生态文明
        三、中国要抓住生态技术创新的机会
第三章 制度创新实践推动社会交往演化
    第一节 制度及其社会功能
        一、制度的概念
        二、制度的本质
        三、制度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制度创新实践对社会交往的推动
        一、制度创新的社会功能
        二、制度创新推动社会交往发展的现代特征
    第三节 制度创新实践与社会交往发展的互动
        一、制度创新实践与社会交往发展的互动过程
        二、制度创新实践与社会交往发展的互动机制
第四章 知识创新实践推动知识发展
    第一节 知识、知识创新、知识创新实践
        一、知识是什么
        二、知识创新的概念
        三、知识创新实践的概念
    第二节 知识创新实践推进知识发展的表现
        一、促进人类认识发展
        二、促进人类实践发展
        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第三节 知识创新实践推动知识发展的机制
        一、知识创新实践提供知识发展的精神动力
        二、知识创新实践提高知识发展的物质水平
        三、知识创新实践改进知识社会管理方式
        四、知识创新实践改变创新方式
第五章 创新实践全面推动社会发展
    第一节 创新是世界发展的永恒动力
        一、世界永远在创新
        二、人类创新无止境
    第二节 创新实践协同推动社会发展
        一、知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二、技术创新推动知识创新、制度创新
        三、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知识创新
        四、三大创新实践协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五、其他创新实践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第三节 创新实践推动各层次主体发展
        一、创新实践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三、创新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第六章 走向创新时代
    第一节 促进创新实践的发展
        一、提高主体创新绩效
        二、保障社会创新环境
        三、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第二节 加速创新的应用
        一、创新应用理论
        二、影响创新扩散的因素
        三、有效实现创新应用
    第三节 多元交融促进创新及应用
        一、多元交融促进创新及应用的表现
        二、多元交融促进创新及应用的机理
        三、多元交融的方法
结语 走向创新实践唯物史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敏;;论创新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年24期

2 张蕾;;创新驱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新阶段[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王超;;中超联赛发展动力研究之直接动力——改革[J];价值工程;2011年16期

4 王超;;中超联赛发展动力研究之内在动力——经济利益[J];价值工程;2011年15期

5 王超;;中超联赛发展动力研究之根本动力——需求[J];价值工程;2011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谢世良;资本创新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7年

2 金光磊;创新驱动与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3 田丽;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4 牟蕾;高等院校创新实践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黄红发;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动力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汉熙;面向科学出版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及其生成与发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心华;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的个案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2 杨冠亚;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王业平;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发展动力论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方芳;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需求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金香;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科技创新正向功能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870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70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8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