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者”和“大与
【文章目录】:
一、 引子:《物理学》4.2 ——不同的“分有者”
二、 《物理学》1.9:“偶然地不是”和“本质地不是”
三、 质料、“大与小”和《蒂迈欧》的接受者
四、 “大与小”和“缺失”
五、 作为基本实在的“大与小”:《理想国》和《斐莱布》
六、 结 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然;;柏拉图《蒂迈欧》中苏格拉底的命令[J];学术月刊;2013年11期
2 邓向玲;;《蒂迈欧》中的“第三种东西”(■)[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1期
3 吴恩裕;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J];哲学研究;1979年03期
4 杨艳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比较[J];河北农机;2019年06期
5 许菁菁;;论黑格尔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理型说的改造[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6 先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论中庸之道[J];哲学动态;2016年10期
7 白中林;柏拉图之“意见”非亚里士多德之“意见”[J];读书;2003年10期
8 卫芳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识论异同辨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9 何祥迪;;柏拉图的德穆革与德性生活[J];伦理学研究;2015年06期
10 沈丽颖;;超越与内在: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本体的不同理解[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小兵;柏拉图《蒂迈欧》的科学叙事[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黄伟;柏拉图后期理念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3 吴新民;柏拉图的惩罚理论[D];浙江大学;2007年
4 姚振强;柏拉图—斯宾诺莎哲学中的理性与生存[D];浙江大学;2004年
5 赵广明;理念与上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宋成;科学诞生“源”与“流”的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宋继杰;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宇宙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丁万华;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9 周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存在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赵振羽;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形而上学解读[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佳媛;乐教与政治——从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批评的角度来看[D];复旦大学;2010年
2 林琳;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学教育及其现实可能性[D];郑州大学;2016年
3 王金晓;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与灵魂的类比[D];兰州大学;2020年
4 温云超;论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0年
5 张小芬;柏拉图王政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百慧;柏拉图《理想国》中寓言的双重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于艺璇;理性的光辉:柏拉图的诗学思想[D];西北大学;2011年
8 徐秋染;诗的超越—重申柏拉图“诗与哲学之争”[D];西南民族大学;2016年
9 张连富;柏拉图《理想国》的“哲学王”悖论[D];南昌大学;2009年
10 张德全;柏拉图城邦学说与马克思国家学说之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1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7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