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及其演变
【学位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N0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论题的提出与本论文的任务
1.1 论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2 对几种研究视角的分析
1.3 唯物史观与科学知识生产
1.4 一种“实践建构论”的科学观
1.5 本论文的任务与结构安排
第2章 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理论分析
2.1 科学知识与科学知识生产
2.2 科学知识生产的基本特点
2.3 生产方式的内涵及其属性
2.4 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及其系统结构
2.5 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变革的动力机制
第3章 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历史演变
3.1 传统社会中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式
3.2 近代“实验型”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确立
3.3 科学体制化的进程及其意义
第4章 当代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
4.1 塑造科学与政府之间的新协议
4.2 建立大学与企业之间的新联系
4.3 当代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
第5章 结语:本论文的结论与待展开的研究
5.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5.2 研究特点与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文部分
2 英文部分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 个人简历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承贵;;中国传统哲学开出科学知识之尝试——以贺麟“时空即理”为例[J];学术研究;2011年05期
2 吕伟;;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7期
3 康晓晖;;知识多也需要学习[J];今日浙江;2011年15期
4 王瑞;;自然·艺术·科学——达芬奇美学思想探微[J];艺海;2011年08期
5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重点推介[J];大众心理学;2004年02期
6 同仁;;中国受访者怀疑进化论的背后[J];黄金时代;2011年02期
7 王晋康;;漫谈核心科幻[J];科普研究;2011年03期
8 何正兴;杨书凤;;以实验为抓手,上好《科学》课[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9 张立成;张梅;;简析卡西尔的符号理论及其对科学的文化阐释[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0期
10 诸培南;;山水画中引入科学意象浅议——绘事偶得之八[J];荣宝斋;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正风;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及其演变[D];清华大学;2005年
2 贡华南;知识与存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长林;科学课程及其变革的社会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费之光;按劳分配制度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琪;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春艳;科学技术政治学的“研究纲领”[D];厦门大学;2006年
7 邱慧;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的科学合理性问题[D];浙江大学;2004年
8 梁永平;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彦雨;科学世界的话语建构[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刘海霞;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科学知识不确定性问题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甲乐;社会制度与科学知识[D];河南大学;2010年
3 刘子扬;论马克思实践论视域下的科学知识生产[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王胜利;生产方式变革与经济增长[D];河南大学;2002年
5 尤洋;科学知识合法化的新解释[D];山西大学;2006年
6 史云云;建构论视野中的社会科学哲学[D];山西大学;2008年
7 郭秀云;新疆大学生对宗教与科学之间关系的认识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伟程;从“强纲领”到“科学的文化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9 何子文;评SSK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的成因解释[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鹤;生产方式变革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3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7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