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解析尼采价值学说的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07 13:56
   尼采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为人类贡献了卓著的思想成果。尼采对传统的价值观念进行批判,提出了“重估一切价值”的命题,对传统的一切道德学说进行反思,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构建起了新的对生命进行肯定的价值体系。尼采对东西方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后面的存在主义哲学,精神分析哲学也有很深的影响。但是,这一切的基础都来自他对现实生活的肯定,对生命的肯定。 本文就尼采价值的来源进行探讨,主要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论述了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背景和思想渊源。把尼采思想的脉络描述清楚,一是对古希腊思想的继承,一是通过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第二部分主要详细阐述了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首先,对基督教的道德实质是用超验道德来取代真实的生活进行分析。其次,对“上帝死了”这个命题进行解析。最后,对基督教的一些比较突出的概念进行阐述。即那些价值对个体生命的影响。第三部分,分别分成三个小部分论述了尼采的“超人”,“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并深刻的论证了他们跟尼采对生命进行肯定的联系。第四部分,主要论证了尼采价值的来源,从尼采对生命的本质看法,到尼采如何对生命进行肯定的,并就尼采对生命的肯定与尼采的“超人”、“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相结合起来。最后指出了尼采及其尼采哲学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可以说,尼采的所提倡的价值给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尼采所提倡的价值是来自尼采对人生命的肯定。尼采肯定人的生命,他认为世界唯一的真实就是现实的生活,人唯一拥有的就是自己的肉体和大地。尼采强调对生命的热爱,虽然知道生命的最终会是一个悲剧,但是在生命旅程中,我们也应该乐观的看待整个生命,不断的超越自我,不断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这就是尼采的价值思想的意义。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物质尤其繁荣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注重生活的意义应该是怎样的?生活应该是要注重自己的生命的,让自己不断向前,不断完善,这也是研究尼采价值来源的意义所在。
【学位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B516.4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一章 重估一切价值何以可能
    第一节 尼采其人及其思想
    第二节 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渊源
    第三节 对理性的批判
第二章 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
    第一节 基督教道德实质:虚构超验道德以否定现实生命
    第二节 “上帝死了”
    第三节 基督教道德主要观念之错误
        2.3.1 否定本真感性的禁欲主义
        2.3.2 反对自我超越的同情主义
第三章 尼采的三个主要价值
    第一节 超人
        3.1.1 超人作为大地的意义
        3.1.2 超人作为生命的代言人
    第二节 权力意志
        3.2.1 非世俗的权力欲望
        3.2.2 对叔本华的意志学说的发展
        3.2.3 对生命的肯定
    第三节 永恒轮回
        3.3.1 永恒轮回是世界运动的规律
        3.3.2 永恒轮回:对生命进行肯定最高方式
第四章 尼采价值的起源
    第一节 生命的本质是创造
    第二节 尼采对生命的肯定
        4.2.1 两种不同的看待生命的态度
        4.2.2 健康的哲学来自健康的生命
        4.2.3 尼采对生命的肯定
第五章 对尼采及其价值学说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茂明;;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伍俊斌;尼采价值哲学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何仁富;尼采道德哲学的现代阐释[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梁琼;;初探尼采的“超人”学说[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9期

5 成杰;张新珍;;尼采的生命哲学观[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周国平;尼采论语言形而上学[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叶秀山;尼采的道德谱系[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叶秀山;何谓“超人”?——尼采哲学探讨之二[J];浙江学刊;2001年05期

9 李蜀人;;道德的批判与价值意义的重建——尼采哲学的意义与使命[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朱彦明;;尼采对科学的价值重估——对戴晖的《尼采对现代科学的评价》一文的回应[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11期



本文编号:2874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74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d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