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忍耐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02:41
忍耐是一个矛盾而复杂的话题,对它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爱其节制,亦恨其使人节制。五四以来把中国人的奴性归罪于儒家,认为其中庸式的思维方式滋生了弱者的忍耐,重新思考孔子的忍耐思想,需结合当时的情景与现今面临的困境,反复掂量孔子对忍耐的态度,如:孔子提倡温良恭俭让,那么谦让是否是个体遇事时退却不前的借口,或纵容他人嚣张跋扈的缘由;根据孔子的义利观,是否凡是涉及利益的皆谦逊退让;忍耐有助于品质的锤炼,是否应赋予个体沉重的忍耐或有其节限;孔子说“小不忍乱大谋”,那么隐忍不发、委曲求全、屈而后伸等做法是否可行,又当用于何处。基于此品读孔子的思想,从中绝对提取不到那种趋炎附势,媚俗媚上,屈己屈人,苟且偷安,忍辱求生之忍。面对礼坏乐崩的社会状况,孔子舍小我以匡扶正道,赋予其忍耐思想丰富的意蕴,除了忍耐本身所蕴含的坚韧、抑制与宽容之外,还有容忍、忍辱、克制、舍得等内涵。孔子的忍耐是人主动剥离自然状态向“与天地合德”的进取,彰显了人的自觉主动性。他不忍百姓在人心不仁、尔虞我诈中相互倾轧,故克己修德、锤炼韧性、力挽狂澜,这是其忍耐的原因。孔子忍耐以知为前提,以心安为方法,用礼来规范,以义为原则,以求道为目标,故其忍耐不失人心,不违仁义。孔子提倡谦逊礼让的同时,又以是可忍,孰不可忍来表明忍耐的限度,其忍耐不离心之本,人之性,高于情而不失于情。可忍与不可忍耐的根本标准在于道,具体衡量在中恕,一切缺乏义的忍耐,都是无实质的空洞形式,欺凌弱小的工具。孔子的忍耐,顺天地之序,合人伦之情,既有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忍辱含垢与肆意妄为皆违背己心之正,故惟仁者能爱人、能恶人。惟知忍才能明忍,忍而无辱,无怨无尤,故借鉴孔子的忍耐思想,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B22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孔子忍耐的内涵
一、“忍耐”的词源
(一)“忍”的词源意义
(二)“耐”的词源意义
(三)忍耐的界定
二、忍耐的属性
(一)坚韧性
(二)抑制性
(三)宽容性
三、孔子忍耐的含义
(一)忍耐具有慕贤容众的意蕴
(二)忍耐具有温恭谦让的意蕴
(三)忍耐具有“舍我其谁”的意蕴
第二章 孔子忍耐的缘由
一、淬炼人格需忍耐
(一)修身立德,必强力自达
(二)明道达义,必耐心求索
(三)刚毅果敢,必寡尤寡悔
二、忍耐为得仁
(一)忍耐为求仁
(二)忍耐为行仁
(三)忍耐为守于仁
三、忍耐以安天下
(一)忍耐以正名
(二)忍耐为和顺
(三)忍耐以达天下治
第三章 孔子忍耐的方法
一、知是忍耐的前提
(一)自知,知人本质
(二)知人,知人言
(三)知道,知天命
二、忍耐要心安
(一)求道而忍耐故心安
(二)修仁德而忍耐心恒安
(三)以诚忍耐心本安
三、忍耐义为上
(一)君子以义为质
(二)君子以义行事
(三)因大义而忍耐
第四章 孔子忍耐之度
一、可忍耐的限度
(一)以直道而行皆可忍耐
(二)由情而发便可忍耐
(三)天命可忍耐
二、不可忍耐的限度
(一)违纪乱礼不可忍耐
(二)巧言乱德不能忍耐
(三)为利失义不能容忍
三、忍耐的限度标准
(一)有限度才有忍耐
(二)根本标准:仁者仁道
(三)具体标准:忠恕礼义
第五章 孔子忍耐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忍而无私,上下有章
(一)职位不同,忍耐有别
(二)爱有差等,忍耐亦有差
(三)感悟不同,忍耐有差异
二、忍而契道,执两用中
(一)仁且忍,反慈为忍
(二)忍且韧,宽而正
(三)勇且怯,温而断
三、忍耐以诚,缘情而生
(一)上感天德,下达人心
(二)重情轻理,忍为孝行
(三)忧德之不修,不容邪心
第六章 孔子忍耐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立身之忍合于中道
(一)过度忍耐,丧失尊严
(二)过度放纵,没有人格
(三)反思自修,勿流于“乡原”
二、处世之忍洽于情理
(一)父母慈爱,爱无愚爱
(二)子女心诚,孝无愚孝
(三)睿智明达,言行得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0123
【学位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B22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孔子忍耐的内涵
一、“忍耐”的词源
(一)“忍”的词源意义
(二)“耐”的词源意义
(三)忍耐的界定
二、忍耐的属性
(一)坚韧性
(二)抑制性
(三)宽容性
三、孔子忍耐的含义
(一)忍耐具有慕贤容众的意蕴
(二)忍耐具有温恭谦让的意蕴
(三)忍耐具有“舍我其谁”的意蕴
第二章 孔子忍耐的缘由
一、淬炼人格需忍耐
(一)修身立德,必强力自达
(二)明道达义,必耐心求索
(三)刚毅果敢,必寡尤寡悔
二、忍耐为得仁
(一)忍耐为求仁
(二)忍耐为行仁
(三)忍耐为守于仁
三、忍耐以安天下
(一)忍耐以正名
(二)忍耐为和顺
(三)忍耐以达天下治
第三章 孔子忍耐的方法
一、知是忍耐的前提
(一)自知,知人本质
(二)知人,知人言
(三)知道,知天命
二、忍耐要心安
(一)求道而忍耐故心安
(二)修仁德而忍耐心恒安
(三)以诚忍耐心本安
三、忍耐义为上
(一)君子以义为质
(二)君子以义行事
(三)因大义而忍耐
第四章 孔子忍耐之度
一、可忍耐的限度
(一)以直道而行皆可忍耐
(二)由情而发便可忍耐
(三)天命可忍耐
二、不可忍耐的限度
(一)违纪乱礼不可忍耐
(二)巧言乱德不能忍耐
(三)为利失义不能容忍
三、忍耐的限度标准
(一)有限度才有忍耐
(二)根本标准:仁者仁道
(三)具体标准:忠恕礼义
第五章 孔子忍耐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忍而无私,上下有章
(一)职位不同,忍耐有别
(二)爱有差等,忍耐亦有差
(三)感悟不同,忍耐有差异
二、忍而契道,执两用中
(一)仁且忍,反慈为忍
(二)忍且韧,宽而正
(三)勇且怯,温而断
三、忍耐以诚,缘情而生
(一)上感天德,下达人心
(二)重情轻理,忍为孝行
(三)忧德之不修,不容邪心
第六章 孔子忍耐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立身之忍合于中道
(一)过度忍耐,丧失尊严
(二)过度放纵,没有人格
(三)反思自修,勿流于“乡原”
二、处世之忍洽于情理
(一)父母慈爱,爱无愚爱
(二)子女心诚,孝无愚孝
(三)睿智明达,言行得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董平;;孔子的“一贯之道”与心身秩序建构[J];孔子研究;2015年05期
2 史艳琴;;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12期
3 沈大卫;;忍耐的道德限度[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王伟凯;;论“忍”与“和”的关系[J];兰州学刊;2012年01期
5 晁乐红;;仁与公正——先秦儒家与亚里士多德德性总汇的比较[J];台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齐瑞霞;孔子的“仁”与“忍”[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2880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80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