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由佛入儒”的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0-11-14 03:03
梁漱溟的学术定位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谓其儒家者有之,谓其亦佛亦儒者有之,谓其先佛后儒者有之,谓其弃佛归儒者亦有之。种种判断,皆有所本,然有一共同处,那就是“著相而求”,囿于表面现象,未能深入儒佛本质。特别是对于佛家的见解还停留在小乘教的见地,以是否结婚成家、是否佛语佛形为判准,殊失佛家深旨。本文以梁漱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佛入儒”的历史事件为研究对象,从史学和佛学、儒学相结合的纬度,以事实为依据,以儒佛义理为准绳,系统阐述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本质是大乘菩萨道的一以贯之,从未改变,弥久弥坚。谓之“儒表佛里”、“儒行佛心”则可,谓之“由儒入佛”、“弃佛归儒”、“先佛后儒”、“亦佛亦儒”均不可。本文据以判断的根本义理在于,大乘实教尤其是一乘佛学,本来就不以出不出家为判准,而只以是否得佛家宗旨为根据。佛学宗旨在精神,不在言语,不在形式。梁漱溟先生的学行完全符合大乘乃至一乘佛学的标准,谓其结婚成家就是“由佛入儒”,惑于表象而忽其实质耳。本文主要贡献,就是系统梳理学界有关梁漱溟学行定位的研究成果,结合史学与佛学(特别是大乘佛学)深刻阐述梁漱溟的佛家本质,还其学术身份的本来面目。其次,本文还结合当前国际国内世道人心之现状,阐述了研究梁漱溟“由佛入儒”问题的思想史意义和它对于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参考价值。
【学位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B948;B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综述献
一、梁漱溟儒佛关系研究综述
二、梁漱溟的宗教观和佛学思想研究综述
三、梁漱溟新儒学中佛学思想的影响作用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一章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思想转变历程
第一节 出世前奏:功利主义之“去苦就乐”
第二节 折入佛家:出世主义之“人生唯苦”
第三节 人生的安顿:儒家文化之“孔子真乐”
一、出世的动摇——陷入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二、入世的选择——以儒者的面貌经世
第二章 “儒表佛里”的人生
第一节 世间的佛教修行
第二节 以佛家阐释儒学
第三节 “由佛入儒”的实质:“儒表佛里”
第三章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哲学思考
第一节 “由佛入儒”之必要
一、入世的必要性:慈悲济世
二、入世的可行性:儒家最合时宜
第二节 “儒表佛里”之可能
一、佛法的包容性
二、世出世间不二
三、儒佛不同却相通
第四章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思想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第一节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思想史意义
一、梁漱溟的学行定位
二、在儒佛会通思想史上的意义
第二节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当代启示
一、慈悲的现代价值
二、以“存异求通”为原则应对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2992
【学位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B948;B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综述献
一、梁漱溟儒佛关系研究综述
二、梁漱溟的宗教观和佛学思想研究综述
三、梁漱溟新儒学中佛学思想的影响作用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一章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思想转变历程
第一节 出世前奏:功利主义之“去苦就乐”
第二节 折入佛家:出世主义之“人生唯苦”
第三节 人生的安顿:儒家文化之“孔子真乐”
一、出世的动摇——陷入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二、入世的选择——以儒者的面貌经世
第二章 “儒表佛里”的人生
第一节 世间的佛教修行
第二节 以佛家阐释儒学
第三节 “由佛入儒”的实质:“儒表佛里”
第三章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哲学思考
第一节 “由佛入儒”之必要
一、入世的必要性:慈悲济世
二、入世的可行性:儒家最合时宜
第二节 “儒表佛里”之可能
一、佛法的包容性
二、世出世间不二
三、儒佛不同却相通
第四章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思想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第一节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思想史意义
一、梁漱溟的学行定位
二、在儒佛会通思想史上的意义
第二节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当代启示
一、慈悲的现代价值
二、以“存异求通”为原则应对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捷;;出世与入世的统一—梁漱溟宗教观辨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乔小河;;论梁漱溟的“儒”“佛”会通观[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祝薇;;以道德代宗教——论梁漱溟的宗教观[J];学术界;2010年02期
4 辛凉;;现代新儒学的佛学诠释——概论儒佛会通与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建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赵行良;;梁漱溟论儒佛异同与会通[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向海英;梁漱溟由佛转儒原因试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张立文;20世纪中国儒教的展开[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韦政通;梁漱溟的人格特质与生命动力[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李勇;儒佛会通与现代新儒家、人间佛教的形成[J];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04期
10 龚建平;略论梁漱溟人生哲学中的儒佛双重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曦;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倪秀兰;佛教的慈悲观[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82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82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