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格物致和”思想新论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24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杨时思想溯源
1.1 社会背景
1.2 杨时其人其学
1.3 杨时格物致知思想发端
第二章 杨时的格物论
2.1 "理"的本体论证
2.1.1 理一分殊
2.1.2 格物求理之道
2.2 反身而诚
2.2.1 诚之本体
2.2.2 反身格物
第三章 杨时的致知论
3.1 体验未发以求中
3.1.1 已发、未发、中和
3.1.2 求中之法
3.2 诚敬论
3.2.1 诚之功夫
3.2.2 敬之功夫
3.3 致知与知止
第四章 杨时"格物致知"思想评价
4.1 调和二程 汇通众家
4.2 连通四书 诠释经典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宗荣;罗从彦从学于杨时的时间辨误[J];南平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2 ;杨时展教授在国内外会计学术交流活动中[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年02期
3 洪波;论杨时对南传伊洛道统的贡献[J];浙江学刊;1990年01期
4 施建雄 ,吴祥发;闽学三杰[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4期
5 牛耀锋;;杨时“格物致知”思想简论[J];法制与社会;2010年05期
6 王晓薇;;杨时《中庸》学思想及其对荆公新学的批判[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7 黄意华;;谒杨时墓[散文][J];安全与健康;2007年06期
8 周燕春;;杨时“诚”论探源与发微[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陈忻;;杨时的文学思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孙以楷,解光宇;道学南传:游定夫的学术命运[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臣;内圣外王之道[D];复旦大学;2007年
2 肖发荣;论朱熹对张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金兰;关洛学派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星;朱子闽学思想渊源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邸利平;本心与常道——工夫论视域中的吕大临道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邢靖懿;张栻理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7 邢靖懿;张栻理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8 胡金旺;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与《三经新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宗辉;宋明理学中的养生思想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殷慧;朱熹礼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杨波;杨时理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牛耀锋;杨时“格物致和”思想新论[D];山西大学;2010年
3 张晓波;二程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维;试论杨时在两宋之交理学传承中的地位[D];厦门大学;2007年
5 张迅;杨时诗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芳芳;二程的“孔颜乐处”观探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丹;二程文学思想及诗文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智群;二程“诚”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杨宝娟;援佛入儒承续道统——程门高弟儒学复兴之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余渊明;寻乐之教与宋代理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83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8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