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康德自然因果性原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11:50
   因果性问题是哲学史上重要的问题。休谟将因果性的来源归于经验的多次重复,这导致了因果性原理变为了一种偶然性原理。康德批评了这一经验主义立场并转向了先验主义立场。康德认为因果性原理并非来自于经验,恰恰相反,经验的发生必须要有因果性范畴的参与,凡发生的事情必有原因,当我们经验到某种变化时,必定已经被因果性范畴规定,先行于该发生事件的事件即是原因。康德论证了我们并不能从领会的主观相继中推出客观相继来,而只能从现象的客观相继中推出领会的主观相继来。主观相继是未经知性范畴规定的任意领会方式,客观相继是经过因果性范畴规定的领会方式,因而客观相继决定着主观相继。主观相继的事件序列的领会顺序的可变性导致了它是可逆的,客观相继的现象使得领会只有唯一的一种次序,因而不可逆。这种不可逆序列恰好是实体诸状态发生变化的序列,也是事件发生的序列。因果性范畴不仅决定着现象中的实体变化的发生序列,同时也决定着“我”的知觉序列。未经因果性范畴规定而被领会的知觉序列本身是可逆的,这种知觉序列是由想象力提供的。在因果性范畴规定下被领会的知觉序列则是不可逆的,这种知觉序列只能以一种确定的顺序发生,它也是运用思维对经验对象的发生顺序具有“思”的规定性的发生序列。叔本华站在唯意志主义的立场上批评了康德的因果性原理,斯特劳森则认为康德的因果性原理是从“概念必然性”跳跃到了“因果必然性”。但由于缺乏论证和对康德先验主义背景的重视,他们的批评并不被广泛认可。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516.3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国内研究综述
    五、国外文献综述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创新
    八、写作思路与基本内容
第一章 康德自然因果性原理的渊源
    第一节 休谟对自然因果性原理的怀疑
        一、休谟因果性原理的来源
        二、对因果必然性的怀疑
        三、休谟的因果观
        四、对传统因果性的质疑
    第二节 休谟对因果性原理的重建
        一、休谟因果性原理的定义
        二、休谟因果性原理的依据
        三、休谟因果观的启示与意义
第二章 康德自然因果性原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实体
        一、诸现象变化之基底——实体
        二、实体的量的持存性
        三、实体的偶性
    第二节 主观相继与客观相继
        一、主观相继
        二、客观相继
        三、客观相继与主观相继的区别
    第三节 先验图型与因果性模型
        一、因果性范畴的先验图型
        二、实体的变化与事件因果关系
        三、因果性模型——实体因果关系
第三章 康德自然因果性原理论证及其对休谟问题的回应
    第一节 经验可能性论证
        一、知觉的序列
        二、因果性范畴的运用
        三、因果性范畴决定知觉序列
    第二节 实体诸状态规定性论证
        一、实体变化与事件序列
        二、事件的领会规则
        三、现象的客观相继与领会的主观相继
    第三节 不可逆性论证
        一、知觉的可逆与不可逆
        二、可逆与主观相继
        三、不可逆与客观相继
        四、因果性范畴决定的不可逆性
    第四节 康德自然因果性原理对休谟问题的回应
        一、从经验主义到先验主义
        二、作为先天范畴的因果性原理
        三、因果必然性的重建
第四章 反驳与辩护
    第一节 阿利森对叔本华与斯特劳森批评的辩护
        一、叔本华的反驳
        二、阿利森的回应
        三、斯特劳森的反驳
        四、对斯特劳森的回应
    第二节 阿利森对盖耶尔批评的辩护
        一、盖耶尔的“强的解读”
        二、阿利森对盖耶尔的回应
        三、类似的“强的解读”与相应的回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甄龙;;康德“第二类比问题”再探——基于两种因果模式的区分[J];东岳论丛;2014年09期

2 胡万年;张荣;;康德自由概念的四个存在论维度[J];现代哲学;2011年04期

3 李秋零;;康德与启蒙运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邓南海;;确立客观相继的因果原理——对康德“第二类比”的“弱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4期

5 谈克华;;康德论自然因果性与先验自由[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08期

6 俞吾金;;康德两种因果性概念探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7 邓晓芒;康德论因果性问题[J];浙江学刊;2003年02期

8 钱捷;因果律的休谟诠释和康德诠释──兼对《休谟因果问题的重新发现及解决》一文提几点质疑[J];哲学研究;199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凤娟;康德因果性理论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86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86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0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