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
发布时间:2020-11-18 13:02
人类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点上。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必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的发展而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要面向现实,社会发展的转型、科学技术的巨大飞跃、全球化等问题,向哲学提示尖锐的挑战。在21世纪,中国哲学将走向何处?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哲学界和关心中国哲学未来发展的人们,都在不断地谈论哲学的走向。站在21世纪的门坎前,展望新世纪,思索哲学新走向、建构新视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寻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和生长点,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现时代要求哲学重新思考确定自身的位置和哲学研究的方式,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层变革。全球化和当代中国文化冲突的展开给了我们很大的思维发展空间,全球化进程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促使我们在文化整合方面发生思维方式乃至管理方式上的某种转变、调整,文化整合是理解全球化的一个切入点。在“信息化时代”和“全球化时代”哲学本身受到巨大的冲击,中国哲学应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所形成的新的文化景观,以及中国文化精神和文化模式的冲突和裂变这双重文化背景中重新定位:即哲学的非神圣化和世俗化,回归生活世界、回归文化,而文化哲学将是新世纪哲学的自觉形态。
【学位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B0-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第1章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近20年发展的反思
1.1 1978-1980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2 1980-1984年,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
1.3 1984-1990年,实践唯物主义问题的讨论
1.4 1990年至今,社会发展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实践
2.1 社会转型
2.2 科学技术的巨大飞跃
2.3 全球化问题
第3章 世纪之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
3.1 中国哲学界对哲学走向的观点
3.2 全球化对于“文化整合”的意义
3.3 我们在文化整合方面的思考
3.4 文化哲学研究的主要主题
3.5 全球化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几种思考角度
3.6 全球化条件下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关问题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8747
【学位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B0-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第1章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近20年发展的反思
1.1 1978-1980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2 1980-1984年,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
1.3 1984-1990年,实践唯物主义问题的讨论
1.4 1990年至今,社会发展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实践
2.1 社会转型
2.2 科学技术的巨大飞跃
2.3 全球化问题
第3章 世纪之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
3.1 中国哲学界对哲学走向的观点
3.2 全球化对于“文化整合”的意义
3.3 我们在文化整合方面的思考
3.4 文化哲学研究的主要主题
3.5 全球化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几种思考角度
3.6 全球化条件下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关问题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21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杨寿堪;论哲学的时代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何中华;20年来中国哲学之检讨[J];江海学刊;1999年04期
4 毛卫平;社会转型的哲学先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十年发展的思考[J];理论前沿;1999年19期
5 韩庆祥;发展—文化—价值—人——新时期我国哲学研究的四大热点[J];理论前沿;1998年06期
6 屠春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新发展[J];理论视野;2000年01期
7 李晓南;新世纪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02期
8 丁立群;文化哲学何以存在[J];求是学刊;1999年01期
9 郭国勋;世纪之交的哲学变革与历史警示[J];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03期
10 王锐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十年:几点经验教训[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2888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88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