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一分殊”与“理想人格”:宋代理学教育哲学的一种解释
【学位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B24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言
一、“理一分殊”伦理学和本体论意义
1、“理一分殊”的伦理学本意
2、“理一分殊”的本体论含意
3、“理一分殊”的论式:“以事亲之道事天”
二、“理一分殊”与“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
1、“圣人可学而至”
2、“圣人”即理想化的道德人伦
3、“圣贤人格”即“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
4、理想人格的批判性
三、程朱理学教育哲学的工夫论:“居敬持志”、“格物致知”
1.“居敬持志”、“敬义夹持”的修养论
2、“泛观博览”、“格物穷理”的知识论
3、朱陆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之辨
四、从“理一分殊”到“理想人格”:“化理论为德性”
1、从“本体”到“工夫”
2、“化理论为德性”
五、结语:关于理想人格的几点检讨
参考文献:
后记
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李霞;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倪劲松;;“太极”之词源考述及其哲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丁成际;;荀子礼之功能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王国良;;朱熹理学的传播与徽州和谐社会的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查屏球;;名家选本的初始化效应——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在宋代的流传与接受[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朱德军;“民本”思想与儒家“民主”精神的历史演进[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杨星;;罗从彦之政治思想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启;冰心散文创作的文化学阐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金;墨家的宗教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丽;陆九渊人生哲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翔娟;文化冲突及其精神反映:“五四”女作家自我意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訾翠霞;中国佛教孝思想的特质及现实意义[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91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9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