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理一分殊”与“理想人格”:宋代理学教育哲学的一种解释

发布时间:2020-11-20 15:23
   本文围绕着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问题展开,这个问题是:“理一分殊”作为理学统摄性和主导性的核心命题,如何为理学家达致圣人精神境界(“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追求提供本体论的证明。由此,论文将集中诠释理学教育家确认“培养圣贤人格”为基本教育价值取向的思想脉络,并重点分析程朱理学“天人合一”和“理一分殊”的形而上话语如何具体化为实践功夫论的方法细则。 本文始终在探讨程朱理学本体论和伦理学内在的逻辑关系。理学的宏大的本体论结构不过是其“等差级别”、“尊卑有序”的伦理学的论据和引子,理学体系中宇宙论和伦理学的关系被称为“交响乐中的前奏和主题”(李泽厚)。“理一分殊”是理学的思想总纲和指导原则,可以说,程朱理学的本体论、伦理学和教育哲学都是在这个原理的统摄之下建立起来的。我们知道,理学的“理想人格”集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道德理想境界。本文试图展现的正是“理一分殊”和“天人合一”相互印证的关系,以及理学家提出其教育目的论时的特殊的表述形式。 第一部分指出,从张载到朱熹对“理一分殊”的义理发挥,体现了一个“以事天之道事亲”的论证方式,伦理学意义的“理一分殊”是儒家“爱有差等”的道德秩序的高度概括,而本体论意义的“理一分殊”则用来证明这种先验的道德法则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文章的第二部分就此展开,解释了理学家的“天人合一”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和境界如何体现了“用宇宙的观点看待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特殊视角(“以事亲之道事天”);文章指出,“天人合一”主要是表达有关精神超越、审美体验的价值关怀。 第三部分是“工夫论”部分,具体分析了作为程朱理学教育哲学主要修养方法的“居敬持志”、“格物致知”的内涵,文章指出,朱熹理学的“主敬说”进一步解释为“复明天理,克制人欲”,这是把理学发展早期阶段周敦颐的“主一”、“无适”所包涵的健康充实的心理状态做了极端的发挥,从而把“敬”字工夫确定为极力压制感性欲望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工夫;而另一种修养方法,“格物致知”,最终的指向还是体认等差级别伦理为特质的儒家道德规范;在这
【学位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B24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言
一、“理一分殊”伦理学和本体论意义
    1、“理一分殊”的伦理学本意
    2、“理一分殊”的本体论含意
    3、“理一分殊”的论式:“以事亲之道事天”
二、“理一分殊”与“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
    1、“圣人可学而至”
    2、“圣人”即理想化的道德人伦
    3、“圣贤人格”即“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
    4、理想人格的批判性
三、程朱理学教育哲学的工夫论:“居敬持志”、“格物致知”
    1.“居敬持志”、“敬义夹持”的修养论
    2、“泛观博览”、“格物穷理”的知识论
    3、朱陆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之辨
四、从“理一分殊”到“理想人格”:“化理论为德性”
    1、从“本体”到“工夫”
    2、“化理论为德性”
五、结语:关于理想人格的几点检讨
参考文献:
后记
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李霞;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倪劲松;;“太极”之词源考述及其哲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丁成际;;荀子礼之功能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王国良;;朱熹理学的传播与徽州和谐社会的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查屏球;;名家选本的初始化效应——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在宋代的流传与接受[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朱德军;“民本”思想与儒家“民主”精神的历史演进[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杨星;;罗从彦之政治思想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启;冰心散文创作的文化学阐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金;墨家的宗教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丽;陆九渊人生哲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翔娟;文化冲突及其精神反映:“五四”女作家自我意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訾翠霞;中国佛教孝思想的特质及现实意义[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91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91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1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