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哲学教科书体系批判的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0-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创新点
第二章 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哲学教科书体系形成的过程
(一)恩格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的基础
(二)普列汉诺夫对唯物史观理论的阐述
(三)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论证
(四)斯大林创建的哲学教科书体系
二、哲学教科书体系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
(一)对哲学教科书体系的翻译阶段
(二)对哲学教科书体系的编纂阶段
第三章 对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批判
一、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批判
(一)卢卡奇以总体性为基础对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批判
(二)葛兰西从实践哲学角度对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批判
(三)柯尔施从意识形态领域对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批判
(四)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对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批判
二、中国哲学界对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批判
(一)对哲学教科书体系中不符合发展观点的批判
(二)对哲学教科书体系中不符合经典著作的观点的批判
三、哲学教科书体系批判的历史意义与问题
(一)哲学教科书体系批判的历史意义
(二)哲学教科书体系批判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构建哲学教科书新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形式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进行改革
(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新建构
二、以实践为核心构建哲学教科书体系
(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依据
(二)关注时代发展的趋势
(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出发
(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出发
(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出发
四、以创新为基础构建哲学教科书体系
(一)汲取现代西方哲学的优秀成果
(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三)体现哲学当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寄语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跃平;;实践的本体地位及其认识论意义[J];福建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2 方同义;;自我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生命延续发展的必由选择——许全兴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革命》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辽大学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陈兰;兰彩霞;;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解读[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5 陈丽梅;;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当代发展[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6 王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J];考试周刊;2011年53期
7 孟庆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中国传统哲学[J];学周刊;2011年24期
8 张艳玲;;两种实践哲学之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葛兰西实践哲学之比较[J];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9 刘勰;;国学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10 王金元;;试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间性理论[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景阳;司法正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旭;真理还是权威[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玉平;二十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检视[D];南开大学;2005年
4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侯依成;马克思哲学革命后的形而上学补写[D];吉林大学;2007年
6 曹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徐震;哈贝马斯商谈政治观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启国;创新发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张未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精神论纲[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对哲学教科书体系批判的反思[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晓燕;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本比较[D];河南大学;2011年
3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化进路[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晓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曾鹏辉;论胡绳早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接受与传播[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毛赫男;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文清;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9 卢彩莲;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栾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93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93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