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反诘法和他的精灵
发布时间:2020-11-22 02:05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苏格拉底的反诘法(elenchus),并且主要聚焦于两个问题:(1)从早期柏拉图对话作品中能否提炼出一种普遍的反诘法(elenchus)模式;(2)如果可以,那么这样一种对话模式的目的究竟是建构的还是非建构的?学界在处理第一个问题上分为信任派和怀疑派两种诠释路径。前者认为,可以归纳出一种普遍的反诘法(elenchus)模式;而后者则对这一点持否认态度。对于第二个问题,信任派内部又可以细分为建构主义和非建构主义的解释路径。建构主义认为,反诘法(elenchus)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对话者观点的错误性;而非建构主义者认为,虽然可以归纳出这样这一种普遍的反诘法(elenchus)模式,但对于苏格拉底而言,反诘法(elenchus)的目的并不在于证伪对方的观点,相反,可能只在于说服对方。本文支持信任派的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可以归纳出一种普遍的反诘法(elenchus)模式;并且,可以论证出苏格拉底持有一种建构式的对话模式目的。同时,有鉴于当代非建构主义对于建构主义的主要诘难之一——来自于“定义知识的优先性问题”,本文将通过引入苏格拉底的信仰问题,即他的精灵及其理性关系问题,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回击。全文主要由四大主体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围绕反诘法的普遍模式之可能性以及反诘法的目的两个问题,着重考察了信任派与怀疑派之间、信任派内部建构主义和非建构主义之间的争执及其焦点。第二部分则以信任派的基本观点为前提,对反诘法(elenchus)的标准结构以及其目的展开分析,并表明,建构主义和非建构主义的部分争论源自于对两种视域的模糊化处理。进而提出,非建构主义对于建构主义的主要诘难,乃是“定义知识的优先性问题”。第三部分则是对苏格拉底精灵(daimonion)问题的集中讨论和展开。通过对苏格拉底精灵和理性关系的讨论,结合文本分析,力图说明苏格拉底信仰的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回应非建构主义者对于建构主义者的诘难。第四部分则是以早期柏拉图文本为根据,通过对两篇早期文本中具体论证的分析,力图反驳怀疑派的基本观点,表明苏格拉底的反诘法(elenchus)具有某种一般性的结构或模式。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B502.23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作为问题的反诘法
第一节 作为苏格拉底的一般哲学方法的反诘法?——信任派与怀疑派之争
第二节 反诘法(elenchus)的主要目的——建构主义与非建构主义之争
1. 建构主义
2. 非建构主义
3. 其他的解释路径
第二章 初步的探讨:无知、知识与反诘法的目的
第一节 反诘法问题中包含的两种视域
第二节 两种意义上的反诘法
第三节 反诘法(elenchus)中的两个目的
第四节 无知、知识与反诘法
1. 德尔菲神谕
2. 苏格拉底的无知与智慧
3. 定义知识的优先性问题
第三章 进一步的解决: 人的理性与精灵关系视野下的反诘法
第一节 对精灵问题的两种解释路径
1. 外在主义的解释路径
2. 非外在主义的解释路径
第二节 对外在主义的反驳
第三节 对非外在主义的批评
第四节 精灵的特点
第五节 精灵(daimonion)与反诘法(elenchus)的关系
第四章 补充性的讨论: 反诘法的两个实例
第一节 Elenchus的特点
第二节 对于《克里同篇》的分析
第三节 来自《国家篇》第一卷的另一个实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93938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B502.23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作为问题的反诘法
第一节 作为苏格拉底的一般哲学方法的反诘法?——信任派与怀疑派之争
第二节 反诘法(elenchus)的主要目的——建构主义与非建构主义之争
1. 建构主义
2. 非建构主义
3. 其他的解释路径
第二章 初步的探讨:无知、知识与反诘法的目的
第一节 反诘法问题中包含的两种视域
第二节 两种意义上的反诘法
第三节 反诘法(elenchus)中的两个目的
第四节 无知、知识与反诘法
1. 德尔菲神谕
2. 苏格拉底的无知与智慧
3. 定义知识的优先性问题
第三章 进一步的解决: 人的理性与精灵关系视野下的反诘法
第一节 对精灵问题的两种解释路径
1. 外在主义的解释路径
2. 非外在主义的解释路径
第二节 对外在主义的反驳
第三节 对非外在主义的批评
第四节 精灵的特点
第五节 精灵(daimonion)与反诘法(elenchus)的关系
第四章 补充性的讨论: 反诘法的两个实例
第一节 Elenchus的特点
第二节 对于《克里同篇》的分析
第三节 来自《国家篇》第一卷的另一个实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永利;;不妨教点儿逻辑思维[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7年09期
2 李妍;任友群;;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J];人民教育;2008年18期
3 严仲连;建构主义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贡献[J];昌吉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4 刘徽;;学习的未来:学会问题解决——读《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J];现代教学;2019年09期
5 程艳华;;当建构主义遇上效率问题……[J];湖南教育(下);2011年06期
6 田凌巧;;给足时间 “让”出成效——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四“让”[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4年03期
7 宋丽华;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J];文教资料;2003年11期
8 方琦;;《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书评[J];地理教学;2016年17期
9 陈禄元;;原认知:有效教学的重要资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4期
10 陆小青;;把握数学本质 促进数学理解[J];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2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钧哲;苏格拉底的反诘法和他的精灵[D];山东大学;2019年
2 方杰;建构观下中学数学的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93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93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