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技术哲学的第三条进路探析——兼论马克思与芒福德的机器技术哲学
【部分图文】:
本文认为荷兰学派是机器技术哲学第三条进路在当今的最新发展。虽然荷兰学派中不同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各有差异,但总的来说,他们的研究都是基于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价值判断。彼得·克罗斯(Peter Kroes,1950-)认为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从三个方面对技术哲学进行了重新定位。[12]27-28首先是研究主题的转向:从关注使用者对技术人工物的使用阶段,转向关注人工物的设计、研发过程。这一点与技术哲学第三条进路中的关注技术实践过程的特征不谋而合。其次是技术的分析层次发生了转向,即从整体性的分析转向地方性的分析:形而上学的技术哲学将技术高度抽象为毫无区别的整体,使技术成为一种与历史无关的(ahistoric)、庞大而无特点的(monolithic)存在。而克罗斯强调,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的现代技术差异性强,复杂性高,且一直处于历史的变动之中,技术哲学要立足于技术的丰富性,将技术置于特定的语境中。这一点体现了第三条进路中的第一点特征,即研究对象具有具体指向性,处于特定的情境中。第三是研究方法的转向:从对技术的批判转为对具体技术的发展进行基于经验的细节性描述。这一点与第三条进路的实证研究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对技术的研究也不再是悲观的批判,而是回到技术本身。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宝杰;;试论技术哲学的荷兰学派[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发友;;论克洛斯的工程设计思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08期
2 陈首珠;刘宝杰;夏保华;;论“技术—伦理实践”在场的合法性——对荷兰学派技术哲学研究的一种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多闻;;荷兰学派的技术哲学思想初探[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林慧岳;黄柏恒;;荷兰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及其当代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7期
3 胡明艳;曹南燕;;人类进化的新阶段——浅述关于NBIC会聚技术增强人类的争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06期
4 吕乃基;;会聚技术——高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05期
5 赵克;;会聚技术及其社会审视[J];科学学研究;2007年03期
6 陈凡 ,朱春艳 ,邢怀滨 ,马会端;技术知识:国外技术认识论研究的新进展——荷兰“技术知识:哲学的反思”国际技术哲学会议述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红艳;;对现代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反思[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2 万仁松;;两种技术哲学划分的困境与反思[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0期
3 张黎夫;技术哲学:两种传统的较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4期
4 易显飞;;论两种技术哲学融合的可能进路[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吴致远;;经典技术哲学阶段性特征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11期
6 吴致远;;对福柯的又一种解读——从技术哲学的角度[J];哲学动态;2008年06期
7 李文潮,刘则渊;德国技术哲学发展历史的中德对话[J];哲学动态;2005年06期
8 丹尼尔·塞雷苏埃尔;马诗桦;;论布鲁诺·拉图尔的技术哲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0年01期
9 卡尔·米切姆;薛桂波;;对技术哲学五个问题的回答[J];科学文化评论;2018年06期
10 舒红跃;张清喆;;生命技术哲学:一种新的技术哲学研究范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继东;现象学的技术哲学[D];东北大学;2005年
2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3 盛春辉;论技术与资本互动的历史与逻辑[D];东北大学;2013年
4 卫才胜;技术的政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顾世春;从海德格尔到鲍尔格曼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贾林海;近代山西技术文化的哲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7 程海东;技术认识的哲学探究[D];东北大学;2012年
8 孙浔;走向技术民主和文化多元[D];复旦大学;2008年
9 高海青;从物化批判到技术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10 孔明安;仿真与技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晓波;米歇尔·福柯的技术哲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宇;《资本论》的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3 杨雅渲;近四十年来西方技术哲学在我国的传播历程及影响[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梅;马里奥·邦格的技术哲学体系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5 张扬;我国社会技术哲学的发展历史与展望[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峰;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俊;中国技术哲学20年发展统计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8 钱钱;米切姆技术哲学思想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索引;柏格森技术哲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刘云洋;中国技术哲学实践传统的历史研究(20世纪50-90年代)[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94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9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