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哲学工夫论探赜
发布时间:2020-12-03 09:00
传统的中国儒学被定义为成德之学,成德之学的特质是其实践性,因此,工夫论必然成为儒门义理的核心,到了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宋明道学时期尤其如此。随着道学家本体论的建立,这种实践乃意味着对“本体的体证”,而道学家的工夫论就是“本体呈现”的学问。由于本体的概念是整个道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因此,如何“呈现本体”的工夫论变成了道学的要义与主旨。张载作为宋代道学的奠基者之一,在“太虚”本体的理论基础上,论证了“天人合一”的人性论思想,通过对人性“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二重划分,肯定了人的“天地之性”,以此作为成德的目标,据此提出了自己“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工夫理论。文章第一部分在对工夫范畴剖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孔子的求仁与为仁、孟子的反身而诚与求放心以及荀子的以礼化性的工夫理论的叙述,彰显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实践性特质。文章第二部分从天道论与人性论两个方面论述了张载“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工夫论的理论基础。张载以“太虚即气”的天道观为依据,通过“太虚之气”从天道到人道的逐步推演,以在此前提下形成的“合两”与“成性”相统一的人性论为理论依托,论证了自己工夫理论的形上依据。第三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从工...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宋代新儒学工夫理论的形成
1.1 工夫释义
1.2 先秦儒学的工夫理论
1.3 张载工夫理论的提出
第2章 张载工夫论的理论基础
2.1 “太虚即气”的天道论
2.2 “天人合一”的人性论
第3章 知礼成性与变化气质——张载工夫论的逻辑展开
3.1 变化气质——工夫展开的前提
3.2 知、礼——工夫进行的途径
3.3 成性——工夫达到的目的
第4章 张载工夫论与其它道学学派的异同
4.1 张载与程颐的工夫论比较
4.2 张载与陆九渊工夫论比较
第5章 张载工夫论对宋明道学的影响
5.1 对吕大临的影响
5.2 对王夫之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横渠礼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朝鲜曹南冥学派的影响[J]. 林乐昌. 中国哲学史. 2007(03)
[2]张载成性论及其哲理基础研究[J]. 林乐昌. 中国哲学史. 2005(01)
[3]学政不二,礼教为本——从张载关学独特的致思路向看关学研究的新面向[J]. 陈俊民.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2(03)
[4]张载对儒家人性论的重构[J]. 林乐昌. 哲学研究. 2000(05)
[5]张载的本体功夫思想及其影响[J]. 屠承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05)
[6]论张载的“知礼成性”说[J]. 邵显侠. 哲学研究. 1989(04)
本文编号:2896250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宋代新儒学工夫理论的形成
1.1 工夫释义
1.2 先秦儒学的工夫理论
1.3 张载工夫理论的提出
第2章 张载工夫论的理论基础
2.1 “太虚即气”的天道论
2.2 “天人合一”的人性论
第3章 知礼成性与变化气质——张载工夫论的逻辑展开
3.1 变化气质——工夫展开的前提
3.2 知、礼——工夫进行的途径
3.3 成性——工夫达到的目的
第4章 张载工夫论与其它道学学派的异同
4.1 张载与程颐的工夫论比较
4.2 张载与陆九渊工夫论比较
第5章 张载工夫论对宋明道学的影响
5.1 对吕大临的影响
5.2 对王夫之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横渠礼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朝鲜曹南冥学派的影响[J]. 林乐昌. 中国哲学史. 2007(03)
[2]张载成性论及其哲理基础研究[J]. 林乐昌. 中国哲学史. 2005(01)
[3]学政不二,礼教为本——从张载关学独特的致思路向看关学研究的新面向[J]. 陈俊民.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2(03)
[4]张载对儒家人性论的重构[J]. 林乐昌. 哲学研究. 2000(05)
[5]张载的本体功夫思想及其影响[J]. 屠承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05)
[6]论张载的“知礼成性”说[J]. 邵显侠. 哲学研究. 1989(04)
本文编号:2896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9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