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2 15:43
  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如今,我们研究和探索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助于为今天的哲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做出新贡献。本文对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过程进行研究,从他所处的历史条件和个体情况出发分析了其思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艾思奇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试图对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思想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不仅对它思想形成的各个历史阶段进行了梳理,而且研究了艾思奇思想提出的主观因素,尤其是艾思奇的少数民族身份对其思想形成所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同时本文也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了艾思奇的哲学思想,既看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贡献,也指出了其思想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所存在的不足。当今中国正处于广泛的社会变革时期,需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来符合新时代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上的讲话包含着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期盼和要求,通过对艾思奇哲学思想的探...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相关概念
    1.2 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思想及其发展历程
第2章 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思想形成的条件
    2.1 艾思奇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思想的社会历史条件
        2.1.1 抗日救亡的历史背景
        2.1.2 近代文化发展演变的文化背景
        2.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进程
    2.2 艾思奇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思想的个体条件
        2.2.1 对实际国情民情的准确把握
        2.2.2 扎实的理论功底
        2.2.3 丰富的实践经验
        2.2.4 蒙古族的后裔
第3章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探索及贡献
    3.1 早期求学活动和革命经历:以一位少数民族青年寻求真理、跻身革命队伍
        3.1.1 中学时期(1925-1926):少年显才华
        3.1.2 留日期间(1927-1931):世界观的转变
    3.2 上海时期(1932-1937.8):艾思奇初步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
        3.2.1 主要哲学活动
        3.2.2 理论贡献:上海时期三部哲学著作
        3.2.3 初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大众哲学》
    3.3 延安时期(1937.10-1946):进一步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
        3.3.1 主要哲学活动
        3.3.2 理论贡献:从大众化、通俗化走向中国化、现实化
        3.3.3 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关系
    3.4 北京时期(1949-1966)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丰富和完善
        3.4.1 建国后的主要哲学活动
        3.4.2 理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三部哲学著作
第4章 对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思考
    4.1 对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探索的评价
        4.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研究的开创者、奠基者
        4.1.2 艾思奇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时的主要特点
        4.1.3 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思想的历史局限
    4.2 作为少数民族哲学家的特殊意义和价值
        4.2.1 蒙古族的民族文化特征
        4.2.2 蒙古族民族文化特征在艾思奇身上的体现
    4.3 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反思
        4.3.1 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反思
        4.3.2 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社先贤李曰垓对哲学家艾思奇的重要影响[J]. 赵惠昆.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2]艾思奇与毛泽东:哲学家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作用[J]. 尼克·奈特,李静.  毛泽东研究. 2016(03)
[3]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概念的辨正与阐释[J]. 胡艺华.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5(06)
[4]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概念的辨正与阐释[J]. 胡艺华.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5(04)
[5]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J]. 郭建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6]从“天南一支笔”到“一卷书雄百万兵”—李曰垓、艾思奇父子的文脉传承[J]. 周绍莲.  百年潮. 2014(09)
[7]艾思奇《大众哲学》成功原因探析[J]. 黄甲.  宿州学院学报. 2014(01)
[8]“护国一支笔”李曰垓[J]. 吴志菲.  云南档案. 2013(10)
[9]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贡献[J]. 黄琳庆.  广西社会科学. 2011(11)
[10]艾思奇(蒙古族)[J]. 梁艳菊.  中国民族. 2011(07)



本文编号:2912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12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f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