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先秦道家虚、静思想及其演变

发布时间:2020-12-13 00:09
  作为道家思想的一对核心范畴,虚与静内涵相通,义相互摄。它们既贯通着道体与发用、境界与工夫,也和道家思想的其他重要范畴如自然、无为、柔弱等内涵相通,彼此间存在着互为诠释的关系。从老子、庄子到黄老道家,虚、静的意蕴及其在工夫论和政治哲学上的表现经历了深刻的思想演变。其中,由早期的工夫境界论范畴转而成为一种人君的御臣之术,是虚、静内涵发生的一次重要变化。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先秦道家的流派分化之状,也展现了晚周之际的治术之变。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02期 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 老子的虚、静思想及其“内圣外王”之道
二 虚无与逍遥、正生与正众生:庄子对于虚、静思想的理论推进
    (一)关于逍遥思想的引入
    (二)关于工夫论的深化
三 从涵养工夫(或境界)到御臣之术:黄老道家论虚、静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庄子的“不得已”之说及其思想的入世性[J]. 陈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本文编号:2913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13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5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