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看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12-15 10:27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出发来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基于: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所有问题,始终围绕着人展开,最后都归结为人。人学以人作为研究主题,从人学视域出发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其特有的优势;第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理论品质和实践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的成果。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目前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出发对和谐社会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切入点多为两点: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文的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逻辑结构为理论基础,认为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和谐社会具有共同的出发点——“现实的人”及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找出从“现实的人”出发到达“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分析,笔者找到了沟通“现实的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桥梁——“人的特性”,以人的特性为切入点,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内涵及其特征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章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出发点
2.1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出发点
2.2 “现实的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
第三章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价值目标
3.1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价值目标
3.1.1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3.1.2 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3.1.3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3.1.4 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3.2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
第四章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1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看和谐社会的构建的优越性与必要性
4.2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看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切入点——“现实的人”的特性
4.2.1 “现实的人”的特征
4.3 从“现实的人”的特性看和谐社会的构建
4.3.1 从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看和谐社会的构建
4.3.2 从人的现实性和历史性看和谐社会的构建
4.3.3 从人的个性和社会性出发看和谐社会的构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J]. 何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南[J]. 郑智辉. 南方论刊. 2007(07)
[3]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J]. 尹星凡,黄承烈.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4)
[4]科学发展观在人学视域下的实现路径探究[J]. 王虎.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5]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J]. “追求和谐”课题组,漆玲.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7(01)
[6]马克思人学四辩[J]. 林剑. 学术月刊. 2007(01)
[7]论以人为本的双重意义[J]. 韩庆祥. 学习与探索. 2007(01)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J]. 温国庆. 职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9]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注证[J]. 何锋,李增军. 学术交流. 2006(12)
[10]论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个性自由[J]. 徐学福. 江汉论坛. 2006(11)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 王邦春.安徽大学 2007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D]. 欧赞.湖南师范大学 2006
[3]马克思人学视野与人的全面发展[D]. 邢有男.黑龙江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18121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内涵及其特征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章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出发点
2.1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出发点
2.2 “现实的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
第三章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价值目标
3.1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价值目标
3.1.1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3.1.2 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3.1.3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3.1.4 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3.2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
第四章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1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看和谐社会的构建的优越性与必要性
4.2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看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切入点——“现实的人”的特性
4.2.1 “现实的人”的特征
4.3 从“现实的人”的特性看和谐社会的构建
4.3.1 从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看和谐社会的构建
4.3.2 从人的现实性和历史性看和谐社会的构建
4.3.3 从人的个性和社会性出发看和谐社会的构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J]. 何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南[J]. 郑智辉. 南方论刊. 2007(07)
[3]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J]. 尹星凡,黄承烈.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4)
[4]科学发展观在人学视域下的实现路径探究[J]. 王虎.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5]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J]. “追求和谐”课题组,漆玲.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7(01)
[6]马克思人学四辩[J]. 林剑. 学术月刊. 2007(01)
[7]论以人为本的双重意义[J]. 韩庆祥. 学习与探索. 2007(01)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J]. 温国庆. 职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9]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注证[J]. 何锋,李增军. 学术交流. 2006(12)
[10]论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个性自由[J]. 徐学福. 江汉论坛. 2006(11)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 王邦春.安徽大学 2007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D]. 欧赞.湖南师范大学 2006
[3]马克思人学视野与人的全面发展[D]. 邢有男.黑龙江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18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1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