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波格丹诺夫的“系统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18:21
A.A.波格丹诺夫(马林诺夫斯基,1873—1928)是十九世纪术二十世纪初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由于他本人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不仅在自然科学跨学科领域研究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哲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同样有着个性鲜明的观点和主张。所以对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围绕对所选取人物主要思想进行展开论证的方法,探讨A.A.波格丹诺夫的“系统思想”,以他本人思想演化的时间作为纵向维度,以不同领域中的统一思想作为横向坐标,构建起文章的框架,主要立足于他的两本代表性专著——《经验一元论》和《组织形态学》。本文力图将波格丹诺夫的“系统思想”引进来介绍给国内系统科学研究者,对国内目前的系统科学发展有所裨益,同时也希望能做到澄清由于历史因素对他造成的误解。本文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解释学方法本论文主要立足于波格丹诺夫本人两本专著,对俄文原著进行重新解读剖析,然后得出笔者的理论分析和理论架构;2比较分析方法除了对原著进行解读之外,还将上述得出的分析结果与其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目的是证明波格丹诺夫思想的先进性和一致连贯性;3正反...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
俄文摘要(Резюме)
引论
第一章 波格丹诺夫"系统思想"的哲学根源
§1.1 物理的经验和心理的经验
§1.2 主要方法
§1.3 经验一元论之路
第二章 波格丹诺夫"系统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组织形态学的基本内容
§2.2 组织形态学的机制
§2.3 组织形态学方法
§2.4 组织形态学构想
§2.5 组织形态学与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第三章 波格丹诺夫是系统科学的奠基人
§3.1 与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比较
§3.2 与维纳"控制论"的比较
§3.3 与普里高津"耗散结构理论"的比较
第四章 对波格丹诺夫"系统思想"的哲学评价
§4.1 理论前提
§4.2 评价波格丹诺夫
§4.3 波格丹诺夫"系统思想"的社会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维也纳学派对贝塔朗菲思想的重要影响[J]. 崔凡. 系统科学学报. 2006(02)
[2]贝塔朗菲与维也纳学派[J]. 崔凡.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6(01)
[3]贝塔朗菲与复杂性范式的兴起[J]. 黄欣荣.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04)
[4]控制论大师维纳[J]. 潘诚. 大科技(科学之迷). 2004(07)
[5]从控制论的产生、发展和科学方法看当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J]. 巫影,李庆,何琳,吕志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12)
[6]如何认识波格丹诺夫对列宁哲学思想的批评[J]. 安启念. 教学与研究. 1997(07)
[7]维纳与控制论[J]. 胡作玄. 百科知识. 1996(06)
[8]波格丹诺夫《组织形态学》与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比较分析[J]. 苏娜,王雨田. 系统辩证学学报. 1995(04)
[9]贝塔朗菲:人文系统理论的先驱者[J]. 陈蓉霞.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5(01)
[10]恩格斯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实质──兼析恩格斯对杜林绝对主义的批判和列宁对波格丹诺夫相对主义的批判[J]. 杜金亮,郭明祥.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
本文编号:2918697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
俄文摘要(Резюме)
引论
第一章 波格丹诺夫"系统思想"的哲学根源
§1.1 物理的经验和心理的经验
§1.2 主要方法
§1.3 经验一元论之路
第二章 波格丹诺夫"系统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组织形态学的基本内容
§2.2 组织形态学的机制
§2.3 组织形态学方法
§2.4 组织形态学构想
§2.5 组织形态学与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第三章 波格丹诺夫是系统科学的奠基人
§3.1 与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比较
§3.2 与维纳"控制论"的比较
§3.3 与普里高津"耗散结构理论"的比较
第四章 对波格丹诺夫"系统思想"的哲学评价
§4.1 理论前提
§4.2 评价波格丹诺夫
§4.3 波格丹诺夫"系统思想"的社会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维也纳学派对贝塔朗菲思想的重要影响[J]. 崔凡. 系统科学学报. 2006(02)
[2]贝塔朗菲与维也纳学派[J]. 崔凡.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6(01)
[3]贝塔朗菲与复杂性范式的兴起[J]. 黄欣荣.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04)
[4]控制论大师维纳[J]. 潘诚. 大科技(科学之迷). 2004(07)
[5]从控制论的产生、发展和科学方法看当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J]. 巫影,李庆,何琳,吕志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12)
[6]如何认识波格丹诺夫对列宁哲学思想的批评[J]. 安启念. 教学与研究. 1997(07)
[7]维纳与控制论[J]. 胡作玄. 百科知识. 1996(06)
[8]波格丹诺夫《组织形态学》与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比较分析[J]. 苏娜,王雨田. 系统辩证学学报. 1995(04)
[9]贝塔朗菲:人文系统理论的先驱者[J]. 陈蓉霞.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5(01)
[10]恩格斯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实质──兼析恩格斯对杜林绝对主义的批判和列宁对波格丹诺夫相对主义的批判[J]. 杜金亮,郭明祥.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
本文编号:2918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18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