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孔子“忠

发布时间:2020-12-16 09:52
  孔子的“忠恕”之道产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春秋以降,社会混乱,行为失范,具体表现为人我关系的恶化,甚至出现了子弑父、臣弑君的恶劣现象。面对这种礼崩乐坏的社会现象,孔子表面是倡导恢复周礼,事实上提出了他自己的贵“仁”思想,并以“忠恕”之道作为实行“仁”的途径。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自己要立足,也要想着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应考虑让别人通达;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接受或承担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人。“忠”和“恕”是“仁”的两方面,这两方面都是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来实行仁。孔子的“仁”不仅局限于解决人我问题,而且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因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因此可以说“仁”的核心不仅包括“推己及人”还包括“推己及物”。在如今的社会中忠恕之道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我们塑造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的态度。特别是在这个全球化社会里,人与人的交往,人与自然的交道变得愈加频繁,忠恕之道的作用就会愈加凸显。纵观世界各种文化,我们会发现孔子“忠恕”思想作为道德金律,是全球的底线伦理,是全球伦理的重要精神资源,是天下和平、四海无波的根本。...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综述
第一章 孔子“忠恕”思想的产生
    第一节“天下无道”的历史境遇
    第二节“忠恕”的思想渊源
第二章 孔子“忠恕”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忠恕”释义
    第二节“忠恕”作为仁爱
    第三节 面向他人与他物
第三章 孔子“忠恕”思想的当代思考
    第一节“忠恕”对人我关系的调适
    第二节“忠恕”作为道德金律
    第三节“忠恕”的限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2919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19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8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